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淘宝网页版

大王碑隶书特征?

时间:2024-08-17 10:05:58

一、《好大王碑》概述

  《好大王碑》,全稱《高句麗廣開土境平安好大王陵碑》,又稱《廣開大王陵碑》。碑高 6.39米,是由一塊天然的角礫凝灰岩石柱稍加修飾後刻成。由於刻碑石質疏鬆,雖是方形卻不甚規則,四面寬窄不等:東南向第一面寬 1.34米至1.61米,西南向第二面寬1米至 1.44米,西北向第三面寬1,93米至2米,東北向第四面寬1米至1.45米。碑面鑿有界格,界格約12.5釐米互14匣米間,字一般橫長10釐米,高9釐米。第一面碑文11行,第二面10行,第三面14行,第四面9行,行皆41字,除去空格,共計1775字。該碑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石碑之一。

   《好大王碑》是高句麗王朝的第2u代王長壽王為銘記其父永樂太王的功績而立。碑文記敍了永樂大王當政寸討稗麗、攻百濟、救新羅,伐夫餘、敗倭寇的赫赫戰功。該碑立于好太王陵寢東側。因永樂大王死後諡為“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故又稱其為《好大王碑》。

   《好大王碑》自清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發現以來,一直備受學術界矚目,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國都對其作了大量的研究,書法界也對其藝術價值給予了充分肯定。由於該碑形體巨大,發現又較晚,故拓本流傳較少,影印出版也不多見,現在能見到的全文的影印本有吉林文史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及四川美術出版社的版本:其中吉林文史版選本最好,但卻由於原拓風蝕痕跡嚴重而極難辯識,不便臨習,故本文所選字例多出自四川美術出版社的影印本。

二、《好大王碑》的藝術特色

   《好大王碑》的書法雄強厚重、樸茂沉穩,結構恢弘,平實、穩正,佈局嚴整、古樸、肅穆,用筆簡散,無波磔頓挫,如錐畫沙,在書法史上以其鮮明的個性獨樹一幟,是書法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好大王碑》的藝術特點大致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表現:

  (一)圓渾澀勁、雄厚奔放的用筆

  讀《好大王碑》,首先感覺到的,也是印象最深的,是其恢弘的氣勢:雖然其點畫疏散恣肆,但卻圓渾凝重,澀勁異常。在《好大王碑》中,那些看似簡單的線條立體感極強,雖沒作過多變化,但節奏感依然強烈,造成極強 的視覺效果。《好大王碑》用筆簡單、便捷,有些地方甚至略顯草率,但其筆劃所表現出的卻是在完備法度下的天真爛漫的效果。其入筆或逆鋒或折鋒,力求渾圓澀勁,完好地保留了石刻篆書的傳統筆法,使其線條圓渾勁澀而富有韌性,天真爛漫而蘊藉含蓄,筆勢雖無頓挫、無波磔,卻也能收放自如,筆隨意行,《好大王碑》的用筆波磔不顯,也無典型的“蠶頭燕尼”,但就在這種看似簡單的線條中,卻蘊藏著極強的生命力和來自荒野的飄逸,這種古拙、渾圓、真率的線條,既表現出了書寫者筆勢的酣暢,又使線條出其不意地充滿靈動和古雅,既疏散有致,又玉潤珠圓。

(二)疏簡開張、跌宕奇逸的結字《好大王碑》獨特的用筆造就了風格獨特的線條,而由這種線條來構成的單字,一個個似野鶴閑鷗,儀態自具,將書寫者胸中蘊含的波瀾自然而然地釋放了出來,《好大王碑》的結字立足于平正,雖取勢開張,卻不作縱橫馳騁狀,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力求整傷而不傷於呆滯。它結字體勢多取橫勢,具有明顯的分背之勢,雖然其中也有個別字取縱勢,但放之通篇中卻也不顯突兀,而是成為調節其行氣的妙招。《好大王碑》這種以隸為體、篆籀為用、平正而不呆滯、奇宕而不玨怪,雅而不媚,渾和而不俗濁的結字方式,在漢以後的隸書刻石中極難得一見,即使將其放之於漢隸中,其藝術品格當也不在“三頌”之下。

 (三)雍容古雅、天真爛漫的章法《好大王碑》整體章法氣勢恢弘,雍容古雅,既得力于疏簡開張、跌宕奇逸的結字方式,也得力於自身獨有的雄偉宏大的體積和粗礫斑駁的石質:在如此巨大的石碑上刻寫碩大的文字,結構簡單也好,複雜也好,體勢飛動也好,平正也好,其本身都能構成一股強大的衝擊力,而《好大王碑》更為准得的是在如此雄渾博大的塊面中,仍能立足千古雅,既雍容大度、爛漫天真,又不失情巧雅致:以疏密不齊的佈局穩妥地處理好碩大與雅逸的關係,也使其自身章法帶上了一些神秘的色彩。

大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