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中国什么时候登月(航天员刘洋事件是什么)

时间:2022-03-13 08:00:41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年少时我总爱抬头遥望星空,寻找云海茫茫间的那一抹月色。打从记事起,月亮在我印象中就是这般遥望而不可及的模样。那时的我从未想过,未来能成为飞行员,甚至是航天员,能够巡游九天,“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定还会有机会遨游月宫……

远离,更懂家的重要

2012年6月16日,我与景海鹏、刘旺搭乘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天宫一号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在太空中看地球,看月亮,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飞行回来之后,常常有人问我。遗憾的是,13天的飞行任务期间,我从来没有通过舷窗亲眼看到过月亮。在太空中我们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如果人的生理节律按照90分钟一昼夜转换的话,恐怕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年”了,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再加上在阳照区时窗外的光线明亮刺目,因而我们在太空工作生活的时候,舷窗一直是用舷窗罩盖住,利用灯光来照明。工作完成后,我们才会利用难得的休闲时光,打开舷窗罩,瞭望美丽的地球和深邃的宇宙。

我经常不无艳羡地问起其他战友在太空中看月亮的情形。事实上,即便进入太空,我们距离月球仍然非常遥远。从太空看月亮与地面相似,也是清清浅浅,只是更加的清晰和明亮,也许是因为少了“浮云遮月”,这“白玉盘”自然是“清光应更多”。太空中太阳异常刺目,根本无法直视。太阳的光辉笼罩在地球的边缘,像是为地球镶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每90分钟就可以看到一次日出和日落的轮回,整个宇宙从暗到明,地球的边缘由黑色一点点变亮,从黑色至深蓝,渐渐越发明亮,直至金黄璀璨,明亮耀眼。这梦幻般的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而最震撼的,莫过于回望我们的家园。从距地球340公里的地方遥看地球,这颗我们世代栖息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显得那么瑰丽耀眼。她弧段的边缘清晰可见,总是披着一层蓝白相间的光晕,阳光投射在海面上映出深深浅浅的蓝,大地脉络分明,海岸线清晰绵长。她是如此的美丽,在浩瀚的宇宙中静静地焕发着梦幻般的光芒。“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那梦幻般的蔚蓝色仿佛承载了万千星河。

人类进入太空是为了发现新的世界,但当从太空回望地球,才真正明白心之所系,根之所在,才真正懂得了地球母亲的真谛。

太空是神奇的。人在太空中,心会变得宽阔,随着身体的失重,有许多东西会变得很轻很淡。可人的心却不会失重,有许多情感会在心底变得更加清晰和珍贵。比如远离了地球,才更懂得地球家园的可贵;远离了祖国,才更能体会到祖国的重要;远离了亲人,才更珍惜亲人的牵挂。在太空飞行时,我们无时无刻不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来自祖国和人民的强大支持。每当飞船飞临祖国上空,我们总是情不自禁聚在舷窗边遥望,那里有我们的家人朋友,有朝夕相处的战友,有血脉相连的同胞,那是我们的根,最让人牵肠挂肚。

梦想,越来越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北京的秋夜,天已微凉,一轮明月陪着我,在航天城偌大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奔跑。月到中秋,但任务在即,紧张的学习与训练填满了我的日程表。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未能团圆的中秋了,“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抬头望月,我深知月球上从不曾有美丽的仙子、乖巧的玉兔,在这颗寒冷、荒芜的星球上,布满了古老的斜长岩高地和撞击坑。但每每望向夜空,那些深深镌刻于我们民族记忆中的思念与眷恋、神话与寓意,总会随着清莹朗彻的月色向我扑面而来。

明月皎皎,银汉无声。每一次抬头都怀着“千里共婵娟”的希冀,每一次仰望也都催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追问——月亮之上有什么?宇宙之外,又到底是什么模样?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莫高窟的飞天壁画,从战国诗人屈原的《天问》到明朝万户飞天的尝试……飞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与我们民族的沧桑历史一样悠远。如今,随着国力的强盛和科技的发展,在几代航天大军的默默耕耘下,千年梦想,一朝得圆。

中秋夜,航天城里到处是明亮的灯光,满是忙碌的身影,而头顶那轮明月也始终相伴同行,带着千里之外的思念,载着千年之远的期盼——抬头望月,月光皎皎,绰绰暗影仿若月宫主人伸手邀约。此时此刻,我无比坚信,在奔向浩瀚宇宙的征途上,我们众志成城,心之所向,行则必达!

(作者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本报记者余建斌、曹怡晴采访整理)

来源: 人民日报

地球 舷窗 月亮 太空 飞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