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秦腔是哪里的(中国八大戏曲剧种)

时间:2022-03-19 08:00:45

秦腔,又名“梆子戏”,古属秦国,故称“秦腔”。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西周,源于西府。西府的核心区域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和凤翔(永城)。甘肃秦腔形成于明清时期,由甘肃皮影戏(又称兰州皮影戏)与西洋秦腔融合演变而成,用甘肃方言背白线。

甘肃秦腔是在甘肃古代文化长期积淀和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从皮影戏到声乐,再到甘家的“陇西梆子戏”、“甘肃梆子戏”和同光的“北方秦腔”、“西洋戏”,逐渐发展成为以板腔为主,曲牌为辅的一种剧种。

据史料记载,秦腔的前身“兰州影”在金元时期就已流入京都,并随着蒙元两朝的西征而流传到波斯。因为唱腔是“下两句的两倍”,所以是我国板腔的起源。成为明代北京的“九调十八调”,对西派的“北京影”和河北的“涿州影”的形成影响很大。《壶中莲花记》进入兰南派,成为舞台剧的开端。造板的腔被当时南北花部各种腔“改仿他人”,“先蜀令,后,后之”而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作为一种地方文化,秦腔除了以方言为基础的唱诵外,还融入了中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歌赋。这些语言特征与音乐特征相结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艺术独特的声乐风格,即音调高亢激昂、声线生硬、音色坚韧坚定等。陇剧和北方所有地方剧种一样,具有唱、读、做、打综合艺术的特点。只有在“四优”节目内部,地方地域特色鲜明突出,艺术素材来源明确,在甘肃等地具有极其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秦腔的唱腔是板式变体,即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的变化,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块。甘肃秦腔有一个特殊的声腔体系,以“板式加曲牌、曲牌、佛教曲牌”的形式为特征,包括慢板、二十六板、尖板、倒板、卷板、带板等六种类型的曲牌,以及听更鼓、红岩飞、吹羌戏、状元令、钟君令等近百种曲牌,还有源于寺庙法曲的“佛祭子”。

甘肃秦腔的音乐手段丰富多样,板和牌都可以对着干。它的伴奏可以分为民用和军用两个领域。场基本保持了明清西秦戏的伴奏形式,以胡琴、闷须、三弦、秦越、笛子为主要乐器,以胡琴为领唱。鼓板、锣、钹、钹是武术场上的主要乐器,梆子是用来打关节、定眼睛的,檀板、干鼓则有指挥全场的作用。

甘肃秦腔的角色包括生、旦、洁、丑四个职业,每个职业又进一步细分,在表演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唱腔和表演程序。其“重框”、“重生”、“绝技”的表现,充分体现了热情奔放、刚健有力的风格。其歌词的语言节奏也非常丰富。歌词结构是颜勇风格。歌词的句子根据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有长有短,但其句式基本可以归纳为十字句、七句、五句、散文句等。常见的有十字句和七言句,即整部戏曲排列整齐,像一首首无韵诗。

秦腔脸谱的绘画风格古典独特,体系完备。与京剧脸谱、川剧脸谱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脸谱体系,对国粹京剧脸谱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秦腔的服饰逐渐形成了既定的常规程序、尺寸、质地和装饰的选择。颜色的深浅和各种颜色都有独特的含义。服装的宽、大、长、直,代表着文学和财富;短、小、窄、弯,代表武功和贫穷。厚、重、滑的服装代表着文学和财富;轻、薄、柔、素,代表武功和贫穷。龙、虎、山、石齐全有力;花鸟虫鱼凌乱以示智慧;静物,花花草草单纯的表现善良;狼、狗、鹰、秃鹫复杂混乱,表现出凶残;蝴蝶和花朵小巧,简单干净,美丽婉约。深、平、暗意味着老、穷;浅、明、亮显少而富。

甘肃秦腔剧目丰富,约有3000部传统剧目,其中大部分是根据《万国公报》、《三国演义》、《杨家将》、《说岳》等故事改编的。现存最早的戏剧是明朝永乐年间的。秦腔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为研究汉文化、追溯古代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线索,其精彩剧目对地方戏曲影响巨大。它还承载着甘肃人民的精神寄托,是人们相互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它的历史功能和现实功能。

编辑:贺涵

提交材料:343254522@qq.com

备注:非遗项目、图片、视频

秦腔 甘肃 曲牌 脸谱 梆子

||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