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长作岭南人词的意思)

时间:2022-03-29 23:28:17

不要犹豫做一个岭南人(不要犹豫做一个岭南人)

5月中旬,去罗浮山采访,蒙景区管委会接待,今年之一口荔枝。苏轼的诗立刻浮现出来,“罗浮山下第四春,陆菊杨梅是第二新。一天三百颗荔枝,我就当岭南人了。”这座山,就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被打上了多年的烙印。当你真正走进去了解它,你会发现它的内涵远不止荔枝。

我们在这里是因为一台印刷机。当时东江纵队的机关报《前进》在这里办报,写了一篇红色新闻史的故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后代,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寻根祭祖。红色已经成为罗浮山的一张靓丽名片。

罗浮山的“红”是现代绘画的一大亮点。千百年来,罗浮山多姿多彩,集自然山、宗教山、文化山、药用山于一体,有“岭南之一山”的美誉。我相信,罗浮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以红色为新的驱动力,可以成就游客的大“红”。

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

如果你想参观,想吃饱,就必须留下来,慢慢游。

罗浮山的大门不大,前面的路也不宽。如果你开快车,很容易从旁边走过。这也是景区的现状,地处珠三角,交通设施亟待升级。博罗到汕尾的广州高铁在建,罗浮山站。预计2023年开业,以后参观会更方便。

进了山门,有极大的干坤。罗浮山有丰富的自然静园和人文静园,有432座山峰,980处瀑布和名泉,18处溶洞奇观,72处洞穴和幽岩。更高峰非云峰海拔1296米,以飞云、瀑布、奇峰、溶洞和古景为特色。景区综合密度是黄山的1.1倍,九寨沟的1.3倍,张家界的1.4倍。

罗浮山被誉为“岭南之一山”

司马迁称罗浮山为“岳跃”。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三十六道洞之七,七十二福地之三十四。佛儒同兴,三教集中于一山。原始宗教建筑有九庙、十八庙、二十二庙之多,以五庙、五庙闻名。这五座寺庙是徐冲、苏老、白鹤、九天、黄龙,这五座寺庙是华寿、宝积、项燕、岳明和排云。

自陆贾以来,罗浮山就成了诗人、知识分子、高官、名士的游览胜境。苏轼留下的名篇太多了,包括写诗不访的,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等等。他们把罗浮山建成了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山”。李贺的《罗浮山人与葛》说:“应织江雨空,六月台风在雨中。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哭鬼工”。罗浮山是“南海蓬莱”,仙人精神感染了“诗鬼”,从未登上,也写下了它的神韵。

罗浮山,智者峰

山,风景,博大精深,走马观花只能看到皮毛。不要全看,只游精华,你要留下来。我来过三次,总是在同一天离开。有一段时间,景区的将军楼都变成了酒店,就待在这里,小心游山。

90年代去惠州采访,路过罗浮山,匆匆看了一眼,只记得徐冲的古风很原始。去年,我到这里开展党建活动,参观了东宗纪念馆和徐冲古寺,并一步一步地爬山。气喘吁吁到狮子峰,浑身是汗。遥望对面海拔1296米的非云山顶,罗浮山的更高点。没有时间爬到山顶了。山腰空令人心旷神怡,直视山中郁郁葱葱的绿林,远眺漫山遍野,其乐融融。

罗浮山和鞣革公园只去过三次,当地的美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常宁镇有很多专门做东江菜的餐馆,非常好吃。以徽菜为代表的东江菜,属于客家菜的水派,主料是畜禽的肉。风格强调主料突出,造型古朴,盐为味,汤为鲜,酥为香。烹饪 *** 多种多样,尤其是北方常见的煮、炖、焖、酿、焖工艺,有中原遗风。

东江烧鸡、东江自酿豆腐、东江龙蛤、东江酥丸、东坡梅炒肉,这些带“东”字头的名菜,美食家苏东坡功不可没。还有一道菜叫“炒东坡”,就是酸菜炒大肠。相传苏东坡在徽州的时候,很会品酒,很喜欢奉酒。人们经常炒大肠为其墨宝,并简单地把这道菜称为“炒东坡”。

(左)脆皮炖全猪(右)纯阳蒸鲶鱼

“罗浮神仙宴”,俗称“九宝乐队”。“奎”,博罗人指大碗,意思是很有钱。宴席时,菜单以主人为主位排列,东三间,西三间,南一间,北一间,中间是大室汤(顺)。山上药材丰富,食药同源。且看九种“硬菜”:龙凤程响(葛县灵芝汤)、金鸡仙瑞(野人泥窑鸡)、好运(纯阳蒸鲶鱼)、旺财(东坡皱皮肉)、苦甜瓜(陈思酿)、完成功德(红姑娘鲜丸子)、恭喜发财(园洲路肥鹅)

罗浮山,美食之旅,正当。

“镇馆之宝”印刷机,记录洞穴中的报纸运行情况。

现在去罗浮山不仅仅是为了观赏美食,更是为了追忆那段辉煌的岁月。从文化山升级为“红山”。

罗浮山美景(摄影:吴宜生)

1945年春,东江纵队领导机关来到罗浮山。总部设在徐冲古观,政治部设在白河古观,军政干部学校军训队和青年培训班设在长宁。罗浮山成为领导华南抗战的心脏。

专栏机关报《前进》也来到了罗浮山,地址设在元代的山洞古寺,“万人不能逼之,而一人守之”的险要之地,用印刷机印刷报纸。

《进步》在罗浮山朝元洞印刷出版

“进步新闻”俱乐部设在罗浮山朝元洞的道观里,门口有年轻的杨琦会长。

“有了印刷机,报纸印刷速度加快,发行量增加,有利于抗战宣传。”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曾介绍。纪念馆内第78号“敌我分路攻打惠州”和第92号“博罗民主郡 *** 成立”的新闻,均为元代排版印刷。

这台印刷机在当时被视为“高科技设备”。它是怎么到东宗的?1941年,《博罗日报》和《进步报》社长陈洁多方集资购买了这台八度印花机。1944年6月,日伪军扫荡,博罗日报社倒闭,等人将机器藏在附城上寮农民陈家中。来到东边的罗浮山,陈洁告诉我,十几个战士把近一吨重的印刷机拆了,抬到山里的朝元洞。

《The Progress》刊登的新闻以“短”“多”著称,少则几个十字,多则几百字。比如《战报》栏目,语言通俗活泼,有时还夹杂一些广东地方方言。还十分注重版式装饰,如标题美术字的频繁变化,对插图和色彩的讲究,雕版印刷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有些技术现在还没有过时。

纪念馆工作人员向年轻记者解释印刷机的历史。

《进步》不仅出版报纸,还出版刊物和小册子。除东江解放区外,还分发到珠江、西江、汉江、粤中、南路等游击区和兄弟部队,秘密分发到广州、香港等敌占区。

1946年6月,东江纵队接到中央的命令:从山东烟台向北撤退。《进步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北撤前夕,报社把印刷机打散了,埋了。工作人员廖蓉受伤,无法随队。他隐居在朝元洞当和尚,负责保护机器。

建国后,该机被惠阳印刷厂继续使用。1978年,在进步报原记者钟子和廖荣的帮助下,该机被运到博罗县博物馆收藏,并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2003年,在东宗成立60周年、纪念馆落成之际,印刷机“入住”纪念馆,成为镇馆之宝。

罗浮山 东江 博罗 印刷机 东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