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建树是什么意思(颇有建树的意思和造句)

时间:2022-03-09 23:57:25

在生活中,没有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改过。其实“改革”有两个层次,即主动和被动。“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错,进入另一种情境。”想要达到最高境界,需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明代思想家黄原在《范玮琪四训》一书中告诫:“必知日正,日变;有一天我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有一天我满足于自己;一天之内什么都改变不了,就是一天之内什么都做不了。”意思是如果你真的改变了,就要一直去做。一天改一个错误,就有进步。否则,那将是浪费时间,甚至是倒退。

黄原有一个小本子,每天在本子上记下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地方,找出问题的根源,一步步改正。刚开始我在笔记本上记得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做错的事情越来越少,笔记本上的记忆也越来越少。正是在这场“改革”中,黄原一生在政治和著书立说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受人民爱戴。

知道红豆博客不换,既是一种自省也是一种自律。人的境界和修养都和改革有关。只有坚持改革,才能通过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更高的目标,改善生活,促进自我进步。

北宋官员赵盖,曾将一个瓶子和黑、白豆放在他的书桌上,“取一个善念,往瓶子里扔一颗白豆;馊主意,瓶子里的黑豆”。一开始黑豆多,白豆少。他每天都在自省,改过自新。过了一会儿,黑豆和白豆各占一半。他不断努力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久而久之,瓶子里的白豆是半满,黑豆屈指可数。靠着这样持久的修养,赵终于成为了一个高尚而高尚的人。

知错就改,知错就改。王阳明《薛鑫》中有一句话:“忏悔是祛病之药,重要的是改之。如果停留在中间,那就是药物引起的。”忏悔是消除疾病的良药,但重要的是改正错误。如果只是停留在悔改上,会因为药而再次生病。正因如此,黄原、赵盖等人才会通过记录和抛豆的方式,不断审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

学习开悟可分为“顿悟”和“渐次开悟”,对待错误也可分为“日复一日改正”和“恍然大悟”。“浪子回头”是有价值的,但错误有时是自己看不见的。毕竟突然醒悟的人也就那么几个,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曾国藩写日记,记录劣迹并无情解剖,给人看,强制整改。正是近乎苛刻的自律,让这个“满身恶习、举止轻佻”的年轻人最终成为一代名人。

“行百里者半九十。”改正是一生的教训。不能半途而废,也尝不到滋味。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初期,他非常善于自省和虚心纳谏,选拔任用了姚崇、宋敬、张九龄等敢于直言、清正廉明的洪都博主。但到了后期,他开始固步自封,看不到自己的过错,不再接受下属的批评,任用李等奸臣,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使鼎盛时期的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如果你敢改过自新,你就必须忍受痛苦。春秋时期,晏子曾把自己比作一根有许多节子的木头。如果他想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他必须用斧头砍它,用刀砍它,用刨子刨,用锯子锯。康复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还是一种“切块”的运动?如果是舒适放松,就不会有改善。

能够认识到错误,正视错误,改正错误,保持自我清洁,是共产党人的优势,也是共产党人始终顺应民意、赢得民意的关键。有一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化名李。他在讲基层党史时,深刻分析了“李三路线”的成因和教训。现场有人问“你怎么知道当时犯错误导人的心理?”他的回答让观众大吃一惊:“我是李。”虽然“李三路线”只实行了三个月,他却进行了三十多年的自我批评。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如此深刻地审视自己,解剖自己。

我听了很高兴,我已经直言不讳地知道了,我不怕改过自新。我们党就是这样在“刀口向内”的自我革命中建设和锤炼自己的。党员不是生活在无菌区,也不是生来就有“免疫力”。如果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不仅害了自己和家人,也损害了党的形象。从很多落马官员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正是因为他们忽视了党性的日常培养,逃避医疗,粉饰错误,最终沦为阶下囚。

“错误和真理的关系就像睡眠和清醒的关系一样。当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他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勤于自省,勤于自我锤炼,勤于擦拭心灵之窗,时时筑起精神之坝,不断审视自己,反省自己,提升自己。

(作者单位:陆军步兵学院)

错误 自己的 的是 自省 改过自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