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ngo是什么(ngo工作者什么意思)

时间:2022-03-10 14:09:21

在内在需求和外部影响下,中国的NGO又开始了。

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愿意管理这些非组织。

去深圳参加壹基金主办的“信息变革下的媒体分化与公益选择”研讨会。很多做公益报道的媒体朋友,做公益实践的NGO的人都来了。虽然会议中设置了很多话题,但聊完之后还是绕不开NGO在中国的地位和发展。

NGO全称是非政府组织,有时也叫NPO(非营利组织),非盈利组织。从它的名字和活动来看,在中国有三种尴尬的情况。

1.有政府背景的“非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前者,比如所有带中字头的组织,比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都是有政府背景和行政级别的,虽然是定位、募捐、活动的民间组织。它们是既定的机构。

第二,一个真正的非政府组织,如果在开展活动时不淡化组织的性质,“非政府”就可能被理解为反政府的、非法的组织,尽管他们是在帮助政府,是在依法运作。

第三,如果非政府组织自称是非营利组织,往往会被误解为有“政治目的”。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中国,普遍认为“无利不起早”。怎么会有非营利组织?除非你别有用心。

实际上,情况要复杂得多。由于许多非政府组织在环保、劳工、权益保护和援助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上开展研究和行动,具有敏感性,在筹资和活动中经常与个人、企业、国外同行和基金会合作或接触,因此经常受到区别对待甚至阻挠。

中国红豆博客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政府的机构和活动具有天然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在传统社会,商业行会、非政府组织和各种宗教团体一直存在于中国农村。只要不造反,官民和睦相处。

后来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的新中国,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加强了党和政府的双重领导,行政化程度很高。比如企业有党委书记,学校有行政级别,寺院住持也会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在这种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很难合法存在,要么消失,要么被纳入并重组到政府序列中。但是,民众的需求和松散的联系总是存在的,只是很难合法化。

改革开放不仅是经济和观念的巨大变革,也是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外国非政府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全球化时代迅速扩张。在内在需求和外部影响下,中国的NGO又开始了。

非政府组织第一次进入中国视野是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这是当时中国主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世界红豆博客非政府组织论坛是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拟将其安排在北京郊区怀柔举行。大部分中国人第一次听说还有那么多女性,人权,宗教组织,甚至没有政府背景的妓女,有自己的维权组织。

从那时起,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开始迅速发展。但在我国的法律和管理中,避免使用“民间组织”一词,而代之以民间组织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并由其监督管理。同时还规定,所有社团必须以一个政府部门作为业务主管单位进行登记,民政局实行双重管理。

这造成了双重困境。第一,政府部门可以成立自己的协会,比如司法局可以成立律师协会。虽然叫非政府组织,但是大家都知道它的政府背景。第二,真正的民间组织想要注册成为合法的民间组织,很难找到政府主管部门,或者说没有政府部门愿意管理这些民间组织。

幸运的是,聪明的中国人总是有灵活的方法。民间组织不能在民政局登记为“非企业单位”,但可以在工商局登记为企业。目前国内大部分NGO、智库、非营利非政府组织都采用这种方式。

这样一来,梁红豆博客就出现了两个困境:虽然是非盈利的,资金来源于社会捐赠,但是因为注册为公司,要缴纳各种营业税、所得税、管理费。这不仅会给这些机构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如果政府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满意,还会经常因逃税等原因受到处罚并被取消资格。同时,这些机构实际开展的研究、调查、社会服务等业务,也会被民政部门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擅自开展活动为由查处。

今年,有了一点变化。民政部规定,社会福利、慈善、社区服务等民办非营利组织可以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不需要挂靠政府部门、不需要注册资本、不需要纳税。它们是真正的非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然而,政治、法律和宗教非政府组织仍需隶属于政府部门。这种非政府组织很难成立。即使成立了,也叫“非政府”,但还是随时掌握在“老大哥”手里。至于国际非政府组织,它们不会在中国注册,尽管它们仍在或明或暗地开展活动。

本来小政府大社会是发展趋势。但政府一看到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就和想象的不一样了,只想管一切,管不了,只好一边承诺松绑,一边不断监管,选择性执法。

中国的政府和社会,就是这样在博弈中转型,逐渐成熟的。

作者/乔牧(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

文章来自彭博商业周刊App,请前往App Store或各大安卓商店下载阅读全文及更多精彩内容。

政府 组织 中国 民间组织 政府部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