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袁隆平的贡献是什么(袁隆平一生介绍)

时间:2022-03-10 15:24:03

封面新闻记者杰森·实习生李昕岳

在四川成都郫都区安德宇镇林东村和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艺术家、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邱广平创作的艺术品《禾下乘凉》非常引人注目——稻苗像舞动的彩带,带着巨大的金色谷粒。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苏鹏说,这件雕塑作品是响应袁隆平院士的江下乘凉梦。

艺术“河下凉”(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内)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长沙去世,震惊全国。在他创办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在地长沙;在他从教37年的怀化,开始做杂交水稻研究的安江农校,就在他读书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的校园里。在四川,国家杂交水稻成都分中心,大批民众自发前往悼念。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成立于2005年。其原址是郫县犀浦镇石婷村。这个成都分中心是袁隆平专门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量身定做的,由他直接领导开展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

2021年12月3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常务副主任苏鹏。他回忆了自己和袁隆平16年感情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对袁隆平开创的杂交水稻事业的理解和传承。

2012年9月,袁隆平在洪都博客成都。

四川种植两系水稻。

建立中国唯一的“袁隆平”命名的科技园。

2005年春天,苏鹏去长沙出差,见到了他的同学赵炳然。赵炳然,湖南人,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系。回湖南后被分配到农科院,跟随袁隆平院士研究杂交水稻。他是袁院士的博士生。在那次会见中,赵炳然向透露了袁院士在长江上游建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的想法,并询问是否有兴趣参与。

袁隆平(左)和苏鹏(2012年9月,成都)

“跟着袁院士做杂交水稻,是一个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机会。我肯定愿意。”此后不久,又专程来三亚看望袁院士。2005年4月10日,我见到袁老时,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自己是学遗传学的,在饲料和种植业工作多年,对农业有感情,有信心建这个分支。”

就这样,苏鹏放下了自己在饲料行业多年的生意,和同学赵炳然一起,在袁隆平的带领下,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从此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苏鹏(2021年12月3日,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摄影:李昕岳)

长期以来,四川杂交水稻品种选育主要以三系技术路线为主。相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川气温低、日照少,先天不足,一般认为两系稻在四川行不通。但袁隆平认为,成都乃至四川的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基础和目前发展都很好。四川水稻发展仍有很大潜力。只要因地制宜,就能培育出适合四川生态的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三系转两系再转一系是杂交水稻的发展方向。

2007年,袁隆平来到成都,开始了杂交水稻“种三产四”高产工程。2011年,成都分中心选育的水稻品种亩产980公斤,创当年中国水稻最高单产纪录。2012年9月,四川首个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Y两优973在成都分中心实验基地30余亩试验田中育成,实现了四川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选育的零突破,打破了“两系杂交水稻不适合四川”的传统认知。

2012年9月,袁隆平在成都。

“四川第一个两系法品种获批后,当时82岁的袁院士非常高兴。他亲自到现场,到田间看这个品种的田间表现,赞不绝口。”苏鹏回忆道。

2015年,成都副中心培育出“泰香199”,堪比泰国大米。其亩产量可达700多公斤,成为当地推广的优质水稻新品种。2016年起,成都副中心开始举办“观看科研成果选秀暨展览”。每年的八九月份,成都分中心成为全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各地水稻种子创业者和育种家必去的地方。

苏鹏在办公室。

2017年,成都分中心搬迁至成都市郫都区安德宇镇林东村,并在此中心基础上,由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政府、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泰隆农业科技公司共同创建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这也是中国唯一以袁隆平院士命名的科技园。最早的项目定位叫“袁隆平国际杂交水稻种业硅谷”。“整个规划设计都咨询过他老人家,他很认可。建成后命名为‘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

园区内还专门修建了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这也是国内唯一以他命名的科技馆。博物馆的名字是袁隆平亲笔题写的。该公园于2019年成型,2020年5月初开业。“我们请袁院士揭牌的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已经不适合飞行和徒步了。”说,袁院士没能参观科学园,成了我们大家的一大遗憾。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由袁隆平的弟子赵炳然博士担任主任,常务副主任是赵炳然在四川大学生物系的同学、高级工程师苏鹏。巨星远行,光芒传播。袁隆平所开创的,正在被他的弟子们所效仿。

为耕者创造丰收,为食者带来快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直致力于水稻高产研究,他领导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一直在攻关超级稻,从亩产700斤到800斤到900斤,现在已经做到了1100斤,正在攻关亩产1200斤。

在苏鹏看来,袁隆平一生致力于将杂交水稻从科研成果应用到稻田,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产业化,为解决世界饥饿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袁隆平的农业不止于此。“袁院士多次提到,在大幅提高博客产量解决温饱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帮助农民解决贫困问题,也就是致富问题。”

介绍,成都分中心通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袁院士的目标,特别是把两系杂交水稻推向上游。“近年来,成都分中心在做水稻研究和推广的同时,下大力气实施袁老倡导的‘曲线致富’路线:既帮助保障粮食安全,又帮助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我们进一步具体化了“曲线致富”的思想,提出了“种稻致富”和“造稻”的概念。我们的模式可以让水稻每亩产值从1000多元提高到1万多元,实现种稻致富的目标。"

5年前,成都分中心开始培育稻鱼专用稻。2021年审定出适合稻鱼综合栽培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天泰优808”。在“稻渔立体生态循环种植养殖”模式下,一亩水田的稻渔综合产值可达万元,是纯水稻种植的10倍以上。"这一模式也得到了袁院士的高度认可."

袁隆平为苏鹏题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苏鹏决心沿着袁隆平开创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在苏鹏的日常办公室里,抬头望向办公桌,可以看到袁隆平特别题写的一句话——“耕者有其田,食者有其乐”。“如果说前半句,袁老已经做得够多了,那么后半句就是我们正在努力实践的。继续朝着袁老梦想的方向努力。”苏鹏说。

袁的第三个梦想是“年轻人渴望了解农业”

苏鹏回忆说,除了众所周知的谷下乘凉的梦想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袁隆平还有一个隐藏的愿望:建立一个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向今天的年轻人展示现代农业的魅力,让他们了解农业,热爱农业,投身农业。

这个愿望和袁隆平少年时代的一次亲身经历有关。在武汉上小学的时候,城市孩子袁隆平第一次在一次郊游中来到了一个园艺农场:一串葡萄可以摘下来直接吃,奶牛的奶可以当场榨出来喝,于是他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学习农民的种子。所以袁隆平也希望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农业,发现农业的美好。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搞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很苦很累。导致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农业后继无人,让袁院士感到了潜在的危机。”表示,袁院士希望通过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向大家传递一个信息:现代农业、智慧农业也有高科技的一面。他们也在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看着显微镜进行分子育种。这也是农业真实的一面,应该展示给青年学生看,吸引他们对农业的兴趣,愿意从事农业。"

袁隆平的第三个梦想也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建立的重要因素。据苏鹏介绍,“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园”包括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袁隆平院士工作室、袁隆平科普教室等。将整合国内其他青少年教育红豆博客的优势资源,建设国内高标准、高质量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研究营,朝着实现袁隆平院士的“江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青少年对农业的求知欲望”方向发展。

2012年9月,袁隆平在成都。

继承袁隆平“年轻人对农业的认知意愿”的苏鹏对此充满信心。“其实我们现在做农业,除了第一产业,做第三产业也是很有前途的一条路——发展面向年轻人的普及农业教育和劳动教育,通过体验和课程展示农业研究过程、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加工过程,甚至把大健康与农业教育、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我们希望把孩子们从电脑和手机中解放出来,下到田间地头去体验、感受、寻找快乐。“双降”政策实施后,学校和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和素质教育。现在国家已经把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所以现在我们也在计划和周边的园区合作推广这些项目。目前很多园区已经马上进入实施阶段。"

↑点击获取全家享受权益升级套餐↑↑ⅳ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收养,将会有酬金。材料:ihxdsb,材料QQ: 3386405712]

水稻 杂交 袁隆平 成都 农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