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投名状是什么意思(投名状是哪个历史背景)

时间:2022-03-10 18:07:23

电影《投名状》

晚清四大奇案指的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杨月楼案、司马案和太原案。其中,刺马案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比如上世纪90年代,台湾省拍了一部叫《刺马》的连续剧,由姜大卫、李婉华主演,讲述了这个案件背后的故事;2007年由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主演的大片《投名状》也是根据《刺马案》改编,所描绘的情节内容与电视剧《刺马案》相似。

今天就来说说历史上真正的“刺马案”是怎样的。首先,“刺马案”是简称,全称应该叫“刺杀马新义案”,直接凶手名叫张汶祥。

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两江总督、省政府官员马信义刚刚结束阅兵,在几名警察的护送下,正在返回巡抚府的路上。此时,一名打扮成平民的男子一边喊着“不对”,一边朝马新义跑来。就在一步之遥的地方,他突然从靴筒里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只见刀光直刺辛易刚。

随着一声惨叫,那名戴着一品高帽的清廷官员应声倒地。他的右肋插了一把3寸多长的钢刀。刀刃已经全部消失在体内,当他看到刀柄的时候,血一下子涌了一地。刺客是一个中年人。杀人后他没有逃跑,而是站在那里大喊:“刺客是张汶祥!”随即,他被几名警察当场抓住,摔倒在地。

光天化日之下,清廷巡抚马信义遇刺,第二天因伤要害而死。这个马大人是山东菏泽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历任建平县、合肥县知府,安徽省知府,行政部部长,浙江省省长。他的政治生涯一帆风顺,升迁很快。1868年,因为得到当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的赏识,47岁的马新贻被亲自任命为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是清代洪都博客中官阶最高的九位政务大臣之一,掌管江苏(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政,官邸只是一品。

但谁也没想到,马新义刚上任两年,就被一名普通市民当街刺死。消息很快传到慈禧的耳朵里,慈禧非常生气,立即命令江宁将军和漕运总督赶赴江宁调查此案。

然而,调查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经过长时间的审讯,这两名官员只知道刺客是张汶祥,一名49岁的河南平民。另外他的作案动机,背后是否有人授意这些关键信息都是空空白。张汶祥的嘴太硬了。当被问及重要的环节时,他闪烁其词。法院官员甚至逮捕了他的家人,当着他的面折磨他。他没动。

从10月份一审到12月中旬,两个多月过去了,毫无头绪。最后两位御史只好从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推断出结论,写了一份折子给慈禧做工作。而折子的内容无非是说刺客张汶祥曾经是个海盗,被马新义镇压,同伙被杀,对他怀恨在心。后来做了非法的小典当生意,被马新义下发的通知取缔,断绝了收入。因为这些原因,他私下报复,暗杀了马新义。

对于这样的结论,慈禧坚决不信。她立即召见主管国家刑罚的法务部大臣郑敦谨,慈禧给他打电话,希望他复查刺马案。郑敦金是一个从本地长大的官员。他正直无私,破案精明。曾有“郑青天”之誉,备受慈禧器重。这一次,慈禧让他复查案情。一方面,她看重他在判案时的公正性;另一方面,她表明了法院对此案的高度重视。在慈禧太后面前,67岁的郑庆田做出承诺,一定要彻查此案。

不久前,慈禧太后又任命一名官员进驻江宁,与郑敦谨一起审理此案。这位官员就是湘军著名领袖曾国藩,他继任两江总督。郑敦谨刚到江宁时,曾约见曾国藩,听他对此案的看法,但曾国藩的反应很奇怪。他没有说什么案子的事,只是东拉西扯地聊了几句家常,聊了一会儿,就匆匆走了。看着曾国藩匆匆的背影,郑敦谨感到一阵失落。他走到窗棂前,抬头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空,叹了一口气,表情越来越凝重。

郑敦谨空在闲暇之余仔细查看了慈禧发布的圣旨,其间写得很清楚:红豆博客被监管的地方,应该有不法凶手在大白天捅刀子,所以绝对有必要找出幕后黑手。慈禧太后的推断在字里行间表露无遗。她已经认定这个案子背后有强大的背景,这就是她如此关注它的原因。她接连派了几名官员来参加审判。慈禧太后心里有结论吗?而曾国藩为什么对这个案子如此漠不关心?为什么这个君臣的态度截然相反?

曾国藩

不久后,郑敦谨开始开庭审理此案,但此案确实难审,刺客张汶祥还是被咬死了,不敢随便动用大刑。这么大的案子,如果累犯被杀了,唯一的线索就断了,然后他会向慈禧交代。只有耐心等待,他终于找到了线索:当张汶祥一举刺杀马新义时,马新义的保镖正被另一个男人所吸引。当时这个男的跪在街上问马新义要钱。警员上前制止,马欣怡被诬陷空,给了张汶祥可乘之机。郑敦金想,如果这个人是张汶祥的同伙,也许这个案子会迎刃而解。

随后的讯问和追查让郑敦金很失望。寻求者竟然是马新义的老乡,他曾多次向马新义要钱,但他根本不是张汶祥的帮凶,所以他最终找到的线索断了。

正当郑敦金犹豫和困惑的时候,一个关于马欣怡和张汶祥不和的谣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电影《投名状》讲述了这样一个传闻:马新贻担任合淝知府时,太平天国正如火如荼,马新贻与太平军在一次战斗中意外被捕,逮捕他的正是张汶祥。张汶祥当时虽然是太平军,但有减清的想法,于是找了个机会放了马信义,和他结拜为兄弟,加入了清廷。与此同时,他与的好友曹二虎成了死党。但后来,复职的马欣怡与曹二虎的妻子有染,并设计杀害曹二虎。张汶祥为了给他的好兄弟报仇,独自杀死了马新义。

这个传言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七个知县被太平军俘虏,清廷不可能不知道。关于马欣怡外遇的传闻更是无稽之谈。马欣怡为人正派。在他去世的当天,他的妻子殉情自杀。这样的人怎么会和结拜兄弟的老婆有染?然而,故事被渲染后,原来的受害者马欣怡变成了荡妇和杀人犯,似乎被张汶祥暗杀也成了罪有应得。但是,这件事的荒诞性被证实后,我们不应该只为喘口气,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编出这么精彩的故事来抹黑马欣怡的形象,从而达到歪曲事实的目的?显然,凶手张汶祥的背后不仅站着一个人,还有一个团体。

没有线索,郑敦金只好又翻看了一遍一审的口供,居然发现了一条线索:张汶祥在遇刺后并没有逃跑,而是不战而降。被俘后,他还大喊:“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果有人“养”他,显然与他后来坚持暗杀是个人行为相矛盾。但他是谁的“士兵”?

几天后,一个人的出现给郑敦金带来了新的线索。这个人的名字叫马玉臻,是马新义的儿子。他见到郑敦谨后,讲了一个古怪的老故事:两年前,马新贻去故宫接掌两江总督的指挥权。那一天,见了慈禧后,他显得异常慌乱,因为他太紧张了,官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两江总督是个肥差,但马新义的反应太反常了。后来,他回山东老家祭祖时,悄悄告诉后代,他的两江总督之职注定要泡汤。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沉默,更不要告诉王国政府。

郑敦谨听到这里,突然想到了曾国藩。他甚至隐约觉得曾国藩与此事有很大关联。当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一度势不可挡,严重威胁了清朝的统治。当清军节节败退时,慈禧太后开始重用曾国藩和洪都博客,将湘军置于他的指挥之下。后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破。曾国藩成了大功臣,被封为一等义勇侯,当上了两江总督。湘军的首领几乎占据了长江流域的大部分重要阵地。

当时太平天国的领袖制定了圣库制度,所有的财富都要上交圣库,然后统一分配,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天京被湘军攻破后,慈禧太后要求湘军将缴获的圣库财富上缴清廷,但曾国藩回复说,他和弟弟曾国荃仔细搜查了三天,根本没有找到所谓的圣库。后来民间流传,曾国荃收获了大量囤积的黄金,用几十条船送回湖南老家,用这些钱盖了豪华的房子,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但这只是谣言。慈禧就算再生气再恼火,也拿不出有效的证据,只好忍气吞声。

1868年,慈禧将曾国藩调到直隶任直隶总督,并自己将马新贻推到曾国藩原来的位置上。她的意图很明显,要把曾国藩驱逐出自己的势力范围。就这样,马信义只身闯入了湘军的领地。很多人开始猜测,马新贻是奉慈禧太后之命,来制衡湘军势力,暗中调查圣库之事的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被刺之后,慈禧一口咬定背后有人,意图很明显。她就是想让郑敦金查出幕后黑手是项集团!

过了几天,郑敦进身边的一个间谍带来了惊人的消息:就在马刺的前几天,江苏巡抚丁日昌到天津与曾国藩彻夜长谈,而丁日昌也是湘军的重要指挥官,与曾国藩交情颇深。马刺案后,丁日昌匆匆赶回江苏。郑敦谨连忙让特务去打听曾国藩在那里的情况。原来曾国藩在马刺事件后,被慈禧调任两江总督,但他故意拖延,没有赴任。他到达江宁后,没有插手此案,只是为马新义写了一副挽联。到调查结束,郑青天已经大致了解了案件的真相,但他这个一向以公正清廉著称的官员,最终还是在强大的湘军面前选择了掩盖真相。

皇后

最后一次审判的时候,几乎没下过判决书的曾国藩突然对郑敦谨说,我们按原来的审判结论写个折子吧!曾国藩的意思很明确。不要审理这个案子。维持原判!曾国藩的话让郑敦谨恍然大悟,他先前的推断应该是对的,而凶手张汶祥就是幕后黑手。但这个道理,他只能永远咽下去。他很清楚,如果真相大白,显然会挑起湘军和清廷的矛盾,后果不堪设想。一个人的生死很小。如果最终发生内乱和无尽的苦难,会发生什么?与其冒这个险,不如让马新义这个死人受委屈。

很快,由郑敦谨和曾国藩起草的奏折就交到了慈禧手中。奏章一一解释了审判过程,但结果是张汶祥杀人是为了复仇,而刺马只是他的个人行为。心知肚明的慈禧对面的结论也是无奈,不得不批。然而,马新义的亲戚和下属纷纷来找郑敦金理论。面对他们的质疑,郑敦金只是保持沉默。最终,凶手张汶祥被凌迟处死,剖腹剖心以祭奠马新贻的英灵。

多年以后,四大冤案之二的杨乃武小白菜案发生了。在此案中,几乎所有玩忽职守、错判的官员都是项一方的。慈禧趁机为杨乃武和小白菜翻案,或对参与此案的湘派官员进行免职或流放,最后报了“一箭之仇”。

至此,故事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才结束。

更多信息请参考“心草雪月”微信官方账号。

曾国藩 慈禧 湘军 总督 此案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