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春夜喜雨的作者(唐·杜甫)

时间:2022-04-04 20:29:12

春夜喜雨的作者(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本诗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来赞美“雨”。为什么“好”呢?因为,他“美”呀,”妙”呀,在我心里正需要它“时”,它就来了,出现了,让我心想事成呀!就好像多拉A梦动漫中,那小叮当胸前的百宝袋,你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应有尽有,随心所欲。“节”,环节,时节,节点。“当”, 恰当,适当,当下,当然。这“节”与“当”,前后呼应。在关键的时节,节点上,在心想的那个当下,当然就会发生了。这个“好雨”,是因为它“知时节”。诗人在这里,把雨给拟人化,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

“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多好的春雨,多妙的及时雨啊!

“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前后也是一呼一应。“知”是“觉知”,“乃”是“于是乎”。先有“知”的因,才有后来”乃”的果。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就像是观世音菩萨一样,他闻声救苦,大慈大悲,有求必应。这个雨,它的确很“好”,好在那里,好在一个“潜、润、细”上。“潜”,潜藏的,秘密地,隐藏的,无声无息的,潜移默化的。“润”雨水下流,滋润万物,使你饱满不干枯,光滑光泽。“细”,细小的,微小的,细腻的,轻轻温柔的,细水长流的。“雨”的本质是“水”。这个水,是在你口渴时,需要它时,给你恰到好处的需要。不但如此,这雨水,它细细的,滋润者大地众生,也润养了我的心灵。那水是怎么来的呢? 随者风来的。而风又是怎么来的呢? 趁者黑夜,悄悄的潜进来的。

“风”,在易经的《巽卦》中,巽为风。风行则无所不入,巽又有容入之意,象征者谦逊柔顺之君子,无所不容,无所不入。正如《论语 颜渊》篇中所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天德以“风而散之,雨而润之”,来德润众生,而杜工部以君子之德风,以诗文来化成天下。他的诗,千百年来,早就化到每一个成都的老百姓,以及所有中华儿女的心中。它滋养了心灵,升华了生命。雨之所以“好”,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所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它有意“润物”,却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紧接着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雨夜景色。

“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是指地上; “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可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一暗一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虽说“云俱黑”,但却“火独明”。在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所以更显得它格外的明亮。“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

“景随情转,情随景换”。接下来,我们试着从外在的景物,来走进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虽然“云俱黑”,但是“火独明”。诗人用“云俱黑”,来体现他一生的颠沛流离,而“火独明”呢,则恰恰的展现了他心中的光明,用他心中不灭的浩然正气,生生不息的奋斗者。

正如《易经 明夷》卦卦辞所言的,“利艰贞”。明夷卦,下离明、上坤地,为明入地中之象,太阳下山了,故有光明殒灭之意。施于人事,则为暗主在上,明臣在下,而不敢显其明智之谓也。离在内为文明,坤在外为柔顺,处明夷之世,当晦藏其明智而不用。故当明夷之时,利于以艰困自处,外表胡涂,内心明白,不轻易用事,并能谨守正道,以小人之害也。然而君子之教化,是否就此停止了呢? 没有。因为“润物细无声”。正如孔子之教化,“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我什么都没说,但我什么都说了!最后两句的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想象中的雨后情景。

如此“好雨”下了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饱满的花朵,汇成一片花的海洋。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就像杜甫看到唐肃宗的这场雨,他平定了安史之乱,让老百姓走出黑暗,滋润了黎明老百姓,带领他们迎向心的光明,相信这个国家并定会由百废待举的残败,开始走向复兴再造的文明之路。“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与心中的愿想。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沉浸在诗中每个字的情绪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这是第一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这是第二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看到江上的船,有灯火之明,这个“独明”说的是江船之火,也是他内心的光明。这个喜,是庆幸对自己的坚持,他的信念,他的道心不坠,他始终相信光明一定会到来的。这是第三喜。“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天明雨霁,一扫阴霾,诗人看到整个成都城,开满了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这是第四喜。

最后,我以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为例,来对应这一首诗,或许大家就可以明白他的美与喜在哪里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第一境对应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第二境对应的是“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第三境对应的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美,它不仅仅呈现的是“物态美”,而且还有“意态美”,更有那”神态美”。正所谓,“花为物境,诗为意境。物我二忘,神在其中。”好诗!

诗人 的是 时节 春雨 这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