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大暑小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4-04 20:29:17

大暑小暑是什么意思(“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是什么意思?)

明日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曾有记载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意思是农历六月开始进入暑热天气,月初为小暑,月中为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所以民间素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气候特点

小暑至,盛夏始。

小暑到来,已是初伏前后。这一阶段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湿热。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与此同时,暴雨天气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空气湿度大,所以多潮热天气,俗称桑拿天。

小暑三候

中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小暑时节有“三候”。

一候:温风至。至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习俗

1、尝新食新

《礼记·少仪》:“未尝,不食新。”郑玄注:“尝,谓荐新物于寝庙。”

古代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因为古代食物匮乏,温饱不易,所以对于粮食的收获十分看重。古人在小暑之后的第一个辛日,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先做成饭食以供祀五谷之神和祖先,感激其保佑丰产。

2、晒伏晾衣

老话讲:“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小暑晒伏是这个节气比较重要的一项民俗,晒伏的意思就是说把存放在衣柜的衣服和被子拿到室外让阳光进行暴晒,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去潮去湿气,防止发霉。

3、苦夏吃藕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养生,在吃上非常讲究,在素有“苦夏”说法的夏季更是如此。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膳食纤维含量也比较多,具有清热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

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4、吃饺子

入伏之时,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麦满仓,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食欲不佳,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所以小暑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

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 大暑 蟋蟀 苦夏 暑热

||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