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康熙13阿哥(十三爷胤祥的真实一生)

时间:2022-04-04 22:53:57

康熙13阿哥(十三爷胤祥的真实一生)

康熙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父亲,共育有55个子女。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纠结的父亲,两废太子,临终前都没有公开继承人是谁。后来,四皇子胤禛成了雍正皇帝,其余皇子除了十三阿哥胤祥善终外,当年参与夺位的均无好下场。

之所以如此,难道仅仅是因为胤祥和胤禛亲密的缘故吗?

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胤祥14岁那年,生母章佳氏去世,后被胤禛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养。当时,胤祥比胤禛小8岁,比胤祯大2岁。可能,这种阴错阳差的安排,早早就把他与胤禛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从此两人形影不离。此外,这种密切的手足之情,伴随了他们一生,也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甚至,可以说胤祥人生的得与失,喜与悲,荣与损,起与落,都与他的哥哥胤禛有密切的联系。

早年,胤祥很得康熙的喜爱。当时,胤祥和胤祯同是法海的学生,一起学习10年。后来,两兄弟才学俱佳,与法海执教有很大的关系。法海是康熙舅舅佟国纲的次子,是当时满人中少有的博学之人,23岁考中进士,可进出南书房,是康熙的文学词臣。在胤祥13岁时,他随康熙前往谒陵,这是他第一次离京。后来他随驾南巡4次,在诸皇子中次数最多。康熙离京巡幸时,也多次带着他。

从教育以及让胤祥伴驾左右,都隐约可见康熙对于少年胤祥是有心培养。

那么,康熙为何如此看重胤祥呢?

《钦定八旗通志》有一段记载,说:胤祥幼年之时,和皇兄们一起侍从皇帝。但是,因为个头太矮,看不见自己的父亲。于是,胤祥伏于地面,跟着履迹嗅之,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仰慕和崇敬。

不去计较这段描写是否有夸大之嫌,不过,胤祥待人的确很是醇厚,这很符合康熙对子女的要求。但不知何故,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时,胤祥受到了牵连。于是,给后人的感觉是:胤祥不受皇帝待见了。是胤祥惹皇帝不快了吗?他始终站队的是胤禛,且很是低调,皇帝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

当然,也不能将康熙想象成民间的普通父亲,权力比父爱通常会让皇帝更有成就感。但谁能知道,这位皇帝就没有想过,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好好辅佐下一任皇帝呢?只是,他的儿子们都太有野心了,让这位皇帝更加隐藏起了自己的心思,让身边人琢磨不透自己更加偏爱谁。

可见,康熙培养儿子,更多的则是为自己的江山考虑,他需要一位储君,也同样需要辅佐储君的人选。

看雍正上位后,胤祥竭尽全力效力,似是在报答胤禛的知遇之恩。但那时候,胤祥已被康熙冷落了十几年,对于一位曾备受重视的皇子而言,此事在他心里的落差只会让他更看清何为政治。对此,有人感慨胤祥的生平,生母早逝,两个胞妹也早早去了,身边只有这么一个兄长。

其实,纵观胤祥一生,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康熙有意训练出来的。尤其是后期的不理不睬,不重用、不封官,感觉忘了胤祥的存在。但是,这样的对待,更像是在磨炼胤祥的意志。虽然,胤祥在康熙朝的处境不是一帆风顺,但却为日后他在雍正朝的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帝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并身兼数职,从经济到军事,甚至是外国传教士的事务。试想,若没有当初十多年的培养,怎会有如此能力?尤其胤祥对雍正死心塌地,并不是生活多年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那些年的被遗忘,让胤祥活得更现实。

对于这种君臣之间的毫无嫌隙,后人一般都会用“棠棣情深”来形容。细细想来,不得不佩服他们的父亲康熙,若非对自己儿子的秉性很是了解,又怎能给雍正培养出这么一位能干且忠心的“大臣”?

可见,在江山和亲情的选择上,更为负责的皇帝会选择一位合格的继承人,而不是选一位自己喜欢的皇子。康熙一生做了那么多正确的选择,虽有私心但他很是清楚自己的儿子谁该为君、谁该为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胤祥只是皇权的陪衬品罢了。

早年的各种待遇看似“恩宠”,只不过是能力和性格的锤炼。等时机到了,就将你冷落于一边,然后,冷冷地看着你如何去应对。如果就此沉沦,对于皇室也无多大影响,如果成了气候,他日就是国家的栋梁。而胤祥成了后者,只是身体不太给力。如果说康熙不喜欢他,那他腿上长疮后,康熙还会时不时过问。虽然康熙心里很是希望兄恭弟谦,但他也知道性格过于纯良是不适合做皇帝的。

也许,这就是康熙的决定,既然做不了皇帝,那就好好做个臣子。当然,先得将你的性子给磨平了。所以,胤祥这一生的路,可能就是康熙给他设定好的。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圣祖实录·康熙四十一年》】

康熙 皇帝 雍正 自己的 法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