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时间:2022-04-05 12:19:04

记承天寺夜游译文(和孩子一起学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出自苏轼的手笔,对于苏轼我们都很熟悉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父亲、弟弟也能入选八大家估计是沾了他的光。苏轼的诗词歌赋都很有造诣,著名的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当然还有前后《赤壁赋》,虽然他去的赤壁,并不是真正的三国古战场,而是黄州的赤壁,现在称为“文赤壁”,真正的赤壁被称作“武赤壁”。

这次让孩子背诵的这篇《记承天寺夜游》也是苏轼被贬到黄州之后所做,整篇文章短小精悍,极其简练,耐人寻味。我们先来看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前后《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比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早一年,都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州之后的作品,可以看出苏轼的心情完全寄情于山水之间了,完全没有了当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豪情了。

我们来分析这篇文言文,“元丰六年”,苏轼是元丰二年被贬到黄州的,到现在已经四年了,开篇先写明时间,在白居易《琵琶行序》开头是“元和十年”,范仲淹《岳阳楼记》开头写“庆历四年春”,一开头都是表明时间,而且都是以年号来纪年。但是在《赤壁赋》中开头是这么写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用的是天干地支来纪年,也许是“赋”要比一般文章更具有文学性吧。中国还有一种纪年方式,叫“太岁纪年”,比较复杂。

“十月十二日夜”,农历十月十二日,阳历大约是十一月中旬了,已经是冬天了,“夜”,点明夜游承天寺的主题。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作者特意写了一句“解衣欲睡”,一是表明天色已晚,和主题“夜游承天寺”照应,二是暗示自己夜游承天寺是事先没有计划,完全是临时决定,随性而为。

“月色入户”,月光从窗户照入室内。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现在的解释都说“床”,并不是睡觉的的床,而是“胡床”,也就是马扎,说诗人在院子里坐在马扎上,还有一种说法,“床”是指井沿,反正就是没在屋子里,还说唐朝时窗户都很小,而且那时没有玻璃,都是纸糊的窗棂,月光无法透过窗户照到屋子里面。但到了苏轼的宋代,苏轼是明白无误地交代了“月色入户”,宋代也没有玻璃,那么月光是如何透过窗户照到屋子里呢?

还有一种解释说“月色入户”的“户”,指的是门户,也就是说月色是从门照进来的,但是,作者写了“解衣欲睡”,都要脱衣服睡觉了,门自然是关着了,可能这种解释不太合理。

“欣然起行”,作者看到这么美的月色,心中高兴,起身出去赏月了。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我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这样的月色太美丽太温柔,才会在刹那之间只想和你一起到白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作者去找好朋友张怀民一起赏月了。古代的文人很喜欢住在寺庙里,也许是那里清净,便于读书,在《聊斋志异》里面有很多书生在寺庙里的故事。

作者也是性情中人,不顾张怀民睡没睡,直接就去了。张怀民是与苏轼一起被贬到黄州的。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还没有睡,一起走到庭院中,作者没有交代张怀民为什么也没有睡,也许是闲人,没事做的人反而不想睡觉吧。

下面作者描写月色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如水啊,鲁迅先生的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作者没有一句直接描写月色,而是描写了月光下的庭院和月光的影子,庭院就像是积满了水(可以想象成一个游泳池),竹柏等树的影子就像是水草一样,在水中晃动。当然这是因为风吹动树木,导致影子在晃动。“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最后作者发了议论和感慨,抒发一下心中的怨气和郁闷之情。“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夜和树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有,但别的地方没有我和张怀民这两个闲人来欣赏啊。

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苏轼所说与王阳明有相通之处。

作者特意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一股怨气扑面而来,说自己是闲人,其实想说的是自己不想当闲人,但是仕途不顺,屡遭打击,怀才不遇。其实有时候做个闲人也挺好,朝臣侍漏五更寒, 铁甲将军夜出关。山寺日高僧未起, 看来名利不如闲。

月色 闲人 苏轼 赤壁 夜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