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清东陵密码(河北清东陵保护区)

时间:2022-04-05 13:29:20

清东陵密码(河北清东陵保护区)

呵护一砖一瓦 激活文化遗产

——清东陵保护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清晨的清东陵。(河北日报资料片) 通讯员李秀文摄

去年10月,遵化市出台了《清东陵文物保护一体化工作方案》,将清东陵保护区152平方公里范围划分成6个片区,对片内文物本体安全、文物环境巡查与管护、森林防火等实施文物保护网格化管理

清明小长假,位于唐山遵化市的清东陵再次迎来旅游高峰。

“清东陵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历史,一草一木都蕴涵着文化。”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刘金柱表示,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我们必须突出文物保护这一核心,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让清东陵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在广阔大地上‘活’起来,永远闪耀瑰宝遗珍的人类文明之光。”

近年来,清东陵保护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利用的系列讲话精神,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子,谱写了文物保护利用的新篇章。

全方位保护

——留住历史文化根脉

午夜时分的清东陵,没有了白日的游客喧嚣、人声鼎沸,陵区里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静谧——安保人员手持警棍带着警犬不间断地巡逻于古建筑群之中;监控室里,灯火通明,值守人员在屏幕前监控着摄像头能覆盖到的每一个角落。

“在清东陵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单体古建筑662座,这些文物都分布在野外,如何确保文物安全一直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刘金柱介绍说。

牢固树立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生命线的意识,清东陵保护区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压实文物保护责任。

为依法科学有效保护清东陵,清东陵保护区向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申请,于2018年重新修订了《清东陵保护管理办法》,《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也已修编完成并上报至文物主管部门,同时制定和完善各项安消防制度39项252条。

为增强值守力量,在河北省文物局、唐山市和遵化市的鼎力支持下,清东陵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3支队伍相继成立,改变了清东陵多年来没有执法队伍的现状。与此同时,清东陵保护区建立起由保护区处级干部、科级干部、保卫科人员、治安分局组成的“四级督查巡查”队伍,并进一步完善了安防监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了安消防一级指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了安保、消防能力,强化了文物本体安全的科技支撑,有效实现了人防、技防、犬防的文物安保模式。

2020年10月,遵化市出台了《清东陵文物保护一体化工作方案》,将清东陵保护区152平方公里范围划分成6个片区,对片内文物本体安全、文物环境巡查与管护、森林防火等实施文物保护网格化管理。同时进一步延伸清东陵保护区文物保护阵线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对清东陵的662座单体建筑进行一体化保护,对辖区范围内列为国保、省保、市保和县保的明长城等71座不可移动文物也全部纳入网格化保护范围。

这一系列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唐山市在各部门经费大幅压缩的情况下,将清东陵的文物保护经费增加9倍,达到每年1000万元,有效解决了清东陵文物保护经费困难问题。

文旅融合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4月4日上午,唐山遵化清东陵裕陵隆恩门内鼓乐和鸣,为期3天的唐山清东陵皇家祭祀祈福盛典在这里启幕。在场游客都纷纷被这场文化的饕餮盛宴所吸引,同时领略到我国历史悠久的孝文化的大爱精神内涵。

古韵今风相映辉。让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是丰富当代人文化生活的需要,更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需要。近年来,清东陵保护区不断地挖掘、梳理与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使世界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几年来,游客人数始终保持每年15%以上的增幅。

重点突出唯我独有的优势,汲取最具特色的精华来展示文物背后所蕴含着的文化元素,演绎文化意象,打造系列文旅精品:推出《建筑知识体验馆》《清东陵第一景观》等系列皇家建筑文化展览,让游客亲身感受清东陵皇家建筑艺术的魅力;在清东陵及唐山市、杭州市等地推出了系列精品文物展,让游客更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古代匠人精湛的纺织、雕刻等技艺;推出大清皇家银器、铁画、玻璃画、满族剪纸、刺绣等集展览、加工和购物于一体的体验馆……

以文促旅,打造系列研学游产品,实现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教育普及;连续9年举办清东陵徒步大会,突出“用脚步丈量历史,用行动保护文物”主题。

充分利用清东陵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了《清代廉政文化展》,向人们展现清朝吏治的经验教训,以史鉴今、警醒后人。

与此同时,以文化研究为契机,挖掘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组织专业团队深入挖掘文物背后所蕴含着的历史文化内涵,培育了赵英健、李寅等一批清史专家,编撰了《清东陵的满族》《清东陵密码》等一大批历史专著。

致力于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几年来,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先后与北京大学等35所院校及中国古遗址保护协会等12所文化研究机构建立了研学合作关系,接待各国留学生、各院校学生或学者前来接受文化教育近百万人。

区域带动

——再造一方“风水宝地”

到过裕陵旅游的游客,都会对裕陵和裕陵妃园寝对面的“裕陵大圈”“裕陵小圈”两个村子印象深刻。这两个村子是清朝年间守卫裕陵和裕陵妃园寝的内务府人员后裔群居的村落。

景区参观之余,很多人都喜欢来这两个建筑风格古香古色、环境优美的村子参观一下《守陵人家》展览,或者买点皇家细作工艺的金银器、东陵糕点,尝尝具有浓郁本地特色的农家饭。

在清东陵保护区内,这样的村子有很多。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保护区内古建筑与村庄混合并存,几万人口在保护区内生产和生活,曾经的这里,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极为严重。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在唐山和遵化两级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打击非法探采,彻底治理河道,开展“两清两晒”,美化绿化村庄……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环境整治提升攻坚战。

由于周边村庄地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上世纪20年代至本世纪初,大量探采者来此开发,留下的尾矿堆、矿坑随处可见。环境整治中,保护区管委会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排查”,回填了区内8处历史遗留的矿坑,清理了8处非法占地料堆,关停了所有污染企业,累计恢复被破坏土地近900亩,种植美化绿化树木12万余株,拆除违建22处,拆除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破解了遗留多年的历史难题,有效恢复了这些地方的历史风貌。

清东陵核心景区及周边村庄“两清两晒”攻坚行动同时展开。“两清”即清理神路两侧仪树带下几十年来积存的垃圾、杂物;清理文物界桩内百姓私自栽种的农作物、私搭乱建等。“两晒”即晒界桩,界桩以里,不能有任何农作物;晒神道,清除神路上百余年来的积土,将大小条石全部晒出来。

在村容村貌、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真正实现了“美、洁、畅”基础上,清东陵保护区还帮助周边村庄村民做起了致富文章。

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今清东陵保护区安保人员60%以上、物业管理人员90%以上来自文物周边村庄;同时积极引导安排当地能工巧匠、传统技艺工人参与文物保护工程建设,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

为带动周边村庄旅游富民,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根据所辖村庄的历史形成特点、民风、民俗等,深入挖掘、梳理与打造其文化特色,先后建成了“守陵人家”博物馆,官房、裕小“村史馆”等文化景点,展示满族人生活起居、民族特色和守陵村历史演变过程,依托其所在村落的特色,打造美食、民宿等与旅游要素相关的产业。目前,依托汤泉的温泉资源,由北京金融街集团投资百亿元建设的古温泉小镇项目已初具规模。

同时,通过挖掘皇家文化、宫廷技艺,启动“清东陵——马兰峪金银小镇旅游线路”,助推金银加工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目前,保护区内有金银加工厂30余家、家庭手工作坊50余家,年加工白银150吨至200吨,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

“这几年,依托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我们这些守陵村一年一个样!”裕陵小圈村村民李景高兴地告诉笔者,现在很多人都回来搞特色农业或者开农家院、民宿。“过去我们的祖先吃的是‘守陵饭’,现在,我们吃上了‘文旅饭’。”(河北日报记者汤润清、刘禹彤 通讯员杨晓健)

清东陵 保护区 文物保护 文物 保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