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秦国变法(秦国为何进行商鞅变法?)

时间:2022-04-06 07:29:24

秦国变法(秦国为何进行商鞅变法?)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法的原因往往是“穷”,真正的强国不会深度变法,只有弱国为了强大才会变法。秦国之所以要进行商鞅变法,原因就在于当时秦国“弱不禁风”,在以魏国为首的三晋攻势之下,秦国几近于亡国了,严峻的现实逼得秦国不得不变法图强。

我们都知道,战国晚期秦国兵强马壮,以一敌六,将关东六国一一灭亡,但实际上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不算什么大国,更还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春秋中期,在秦穆公率领下,秦国成为西部地区的霸主,奠定了与晋国争霸的本钱。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恒强的国家,进入战国时期之后,秦国不可避免地开始衰落,在与强国为邻的时代,秦国处境愈发险恶了起来。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在魏文侯的带领下,以李悝为相主持变法,以吴起为将建武卒制,魏国迅速强盛。强大之后,魏国与周边国家几乎都有过交战,抑制赵国,灭掉中山,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了大片疆土,让魏国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战国第一霸。接下来重点聊一聊魏国对秦国的战争。

魏国北部是吕梁山与强大的赵氏,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与新兴的韩氏,黄河的大拐角包住了魏国的西部和南部,西边是一河之隔的秦国。客观地说,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但也容易被封锁住。因此,魏国想要发展,就必须打出去,在西部首先就要取得河西之地。

所谓河西之地,就是黄河以西、洛水以东的一片区域,是秦魏之间的战略要地。魏国占领河西之地,一方面将获得战略空间,保护核心的运城地区,一方面可以阻断秦国东进之路。反过来说,河西之地对秦国来说又非常关键,缺少了这一块地,不仅战略空间变小,而且失去东进之路。上图可见,一旦失去河西之地,对秦国影响很大。

春秋晚期,河西之地处于秦国控制中,但当时秦国都城不在咸阳,秦国并未怎么开发河西之地。魏国强大之后,魏文侯拜吴起为将,侵吞秦河西之地,窥视关中,这让秦国非常紧张。之后,秦简公、秦惠公屡屡攻打魏国,就是想要夺回河西之地,不仅都被吴起击败,反而吴起还趁胜攻入关中,势如破竹,打的秦国狼狈不堪。公元前389年,秦魏之间爆发阴晋之战,吴起以5万魏武卒大败50万秦军,从此秦国再也无法抵抗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势力。

此时,秦国只占有陇山以东、洛河以西、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土地狭小。在魏国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秦国时刻面临的亡国危机。

公元前365年,三晋韩赵魏联合攻打秦国,差一点就灭亡了秦国,当时秦国节节败退,河西华阴、潼关、榆关,延安、灵宝都丢失了。但这时三晋中赵国不满魏国的压制,赵魏反目,三晋联盟瓦解,于是韩国与魏国继续攻打秦国,并大败秦军于洛南,兵指商州(商洛古称)古道。

所谓商州古道,由陕西省商洛市通往河南省内乡县柒於镇,全长约六百里,秦汉时称作“武关道”,唐时称为“商山道”或“商州道”。这条路是秦楚之间的交通要道,魏韩兵锋直指商州古道,也让楚国极为紧张。与此同时,晋国称霸之后,秦楚为了对抗晋国,就结为了盟友,直到此时还没有破裂。因此,楚宣王就率兵十万,经少习关(武关)、商邑(丹凤)到商州,与秦国组成18万联军,最终击败了魏韩20万联军,魏军败退潼关、安邑,韩军败退洛地三川。

秦国之所以没有亡国,一方面是赵魏反目,导致三晋联盟瓦解,一方面是楚宣王及时救援,并击败韩魏联军,否则秦国即便不亡,估计也只能苟延残喘。

总而言之,这一战秦国虽然打赢了,但国家损失很大,更为重要的是,老对手魏国此时还很强大,犹如一座大山压在秦国头上,让秦国难以自由呼吸,逼得秦国不得不进行变法图存。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秦孝公上台,孝公继位之初,对秦国衰落痛心疾首,随即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可以说,秦孝公为了让秦国强大,本钱下得很大,“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待遇,在秦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卫国公族卫鞅,听说求贤令后,就来到秦国寻找机会,然后与秦孝公谈强国霸道之术,让秦孝公大喜过望,后来秦孝公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迅速强盛,而此时魏国四处征战,最终在马陵之战中被齐国孙膑歼灭十万精锐,魏国由此沦为二流国家,压在秦国头上的魏国终于衰败了。之后,秦国多次攻打魏国河西之地,最终在公元前332年全部收回河西之地,拥有了东进的战略基地,也是秦国一统华夏的战略基地。后来,秦国于此设河西郡,自秦朝、汉朝先后一统天下后,不再有国家因河西河东而对峙,成为了华夏民族的腹地。需要说明的是,汉朝攻打匈奴时的河西地区位于甘肃,由于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又名河西走廊。

失去河西之地后,魏国都城夏邑(山西运城下辖)直面秦军,于是后来将都城迁至大梁(如今开封市西北)。更为重要的是,秦国逐渐强盛与魏国衰落之后,秦楚盟友关系也就走到了尽头,公元前342年卫鞅率领20万秦军,夺取了楚国的丹凤和少习关(武关),连同整条商洛古道并入秦国版图。以秦岭“商”开始、以武关后“於”结束的“六百里”地的合称为“商於之地”,由于卫鞅有功,秦孝公封其于商十五邑,于是卫鞅就被称之为“商鞅”。张仪欺骗楚怀王的六百里商於之地,就是这个地方。

关于商鞅变法,古代不少大儒认为商鞅霸道之术,缺乏王道,注定了秦国的灭亡,是商鞅将秦国推进了灭亡的深渊。但笔者认为,这些评价犹如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一样,在以魏国为首的三晋打击下,秦国已经到了亡国边缘,在这种情况下,强国图存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要放在一边;与此同时,商鞅变法让秦国在之后百年内一直强大,而已经强大了的秦国,有可能去改变让其强大的制度吗?强国只会保持制度,弱国才会变法图强,古今皆然。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左传》等

秦国 魏国 河西 变法 之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