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普陀山图片(老照片:1922年的普陀山)

时间:2022-04-06 07:34:37

普陀山图片(老照片:1922年的普陀山)

这是一组拍摄于1922年的浙江舟山以及普陀山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摄者是来到浙江舟山地区进行考察及情报搜集的外国人。在勘察舟山地形的同时,这些外国摄影师也被普陀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震撼,用手中的镜头拍下了100年前的普陀山的样子。

普陀山,是浙江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图为1922年,从海面上眺望晨光中的舟山群岛,舟山群岛位于浙江东部的东海之上,岛如群山,在海面上山峦起伏,五彩霞光从云层中透过,铺陈在海面上,金鳞万点,海天一色。

1922年的舟山渔港,晓雾迷蒙,几艘渔舟,静静地停泊在海港之中。“舟山”之名的由来,一说为“以舟之聚,故名舟山”。“舟山”作为地方名称有史书记载的,最早出现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 年)编纂的《乾道四明图经》。该志《昌国县·津渡》记载:“舟山渡,去县南五里,趋城由此出,山形如舟,故名。”

1922年的舟山定海县城,定海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千年古城,春秋时,定海称甬东,唐开元二十六年始置翁山县。宋熙宁六年置昌国县。清康熙二十七年建定海县。

1922年的普陀山潮音洞及摩崖石刻,潮音洞在普陀山紫竹林景区内、龙湾之麓。“潮音洞”这个名称其实一语双关,一方面因洞穴日夜吞吐海潮,声若雷音;另一方面借“潮音”比喻“佛音”,洞口日夜浪涛不绝,声如观音讲经说法。潮音洞石崖上刻有“潮音洞”三大字,系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手书。

1922年的普陀山,建于普陀山峭壁上的一所寺院。自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始,普陀山被视为观音显灵的道场,最盛时,大小佛寺达300余座,烟雨楼台,浪声梵音,山海兼胜,名满海内。

1922年的普陀山法雨寺。法雨寺又称后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改名“海潮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建大殿时,赐“天花法雨”额,因改名法雨寺。

1922年的普陀山普济寺大殿。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为普陀山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

1922年的普陀山太子塔。太子塔也称多宝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意而定名,建于元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当年普济寺住持孚中禅师建此塔时,曾得到元朝皇太子宣让王的资助,故此塔也称太子塔。

1922年的普陀山法雨寺玉佛殿内三尊石佛。玉佛殿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原名三圣堂。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僧慧根从缅甸请来玉佛三尊,供奉于前后寺及灵石庵,后因供奉玉佛而改名玉佛殿。

舟山 普陀山 玉佛 浙江 海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