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拉赫玛尼诺夫(天才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

时间:2022-04-12 22:03:51

拉赫玛尼诺夫(天才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

- 序 -

>拉赫玛尼诺夫是用钢铁和黄金制成的。钢铁是他的手臂,黄金是他的心。

一一霍夫曼

音乐童年

/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于1873年4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谢苗诺沃的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地主家里。他的家庭有着良好的音乐环境,其曾祖父曾经在圣彼得堡师从著名演奏家菲徳尔,母亲安娜·奥娜斯卡雅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其最早的钢琴教育就来自母亲,这使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

拉赫玛尼诺夫4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钢琴,9岁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12岁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茨维列夫,接受到极严格的训练,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茨维列夫的弟子,拉赫玛尼诺夫有机会去圈里的聚会,先后见到了塔涅耶夫,柴科夫斯基等人,这对他之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道即巅峰

/

1890年夏,拉赫玛尼诺夫来到家乡伊凡诺夫卡,在那里他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同时也是自己表姐的娜塔莉娅·萨蒂娜。坠入情网的拉氏为心上人写了一首六手联弹的圆舞曲和浪漫曲。回到莫斯科后,拉氏动笔创作了管弦乐《曼佛雷德》,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柴科夫斯基的同名交响曲。

1891年和1892年,他先后以优异的成绩在钢琴和作曲班毕业,从此开始了他独立的音乐家生涯。1891年拉氏在家乡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2月回到莫斯科,向自己的老师阿连斯基献上了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

拉赫玛尼诺夫早期是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活跃于国际乐坛的。在演奏中,他兼收前辈诸钢琴大家之长,创建了自己所独特的演奏风格,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杰出钢琴演奏家。

第三钢琴协奏曲

/

拉赫玛尼诺夫创作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堪称世界上技巧最难的钢琴协奏曲之一,复杂的音型,织体艰难的技术,如快速和弦,震音,双手交叠,大量的装饰音。传闻弹完三个乐章的钢琴家就如铲了几吨煤的超大负荷量。它很大程度上是对《拉二》的延续,这宏大壮阔的旋律将观众的情绪引向顶峰,可以想象,只要听过的人都会为之震撼。

全曲围绕主题旋律展开,这充满俄罗斯民歌风味的、淡淡的忧郁旋律从第一个音的出现就调动着你的情绪。弦乐与钢琴的无间配合,错乱的交织反而加深了音乐摇摆不定的不安感。高音的孤独吟唱和弦乐慢慢回到主题旋律,那种深入地底的低落无时无刻不调动着听者的情绪。如暴风雨般的悲壮色彩,令闻者落泪。突然的高音和弦和不安定的低音和弦颤音将不安和恐惧感提到最高,经过一段钢琴的高速技巧从高音落下过渡重新回到主题旋律,然而此处用低音大和弦和高音和弦咆哮似的演奏出全曲的最高潮,像汹涌的浪交织着暴风雨。华彩之后情绪逐渐平静,仿佛暴风雨后,一切恢复到刚开始。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简称《拉三》,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很多专业钢琴演奏者都不敢轻易触碰,可谓是钢琴界的“珠穆朗玛峰”。

与“精神教父”柴可夫斯基的师生情

/

柴科夫斯基的死,让一个年轻的音乐家备受打击,他就是年仅20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就像当年鲁宾斯坦兄弟提携自己一样,老柴对拉赫玛尼诺夫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希望。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作曲家甫出江湖,老柴总是对他的作品褒奖有加,不仅帮他出版作品,让他和自己出现在同一张海报上,他的歌剧作品首演,老柴还特地坐到最显眼的包厢,让所有观众看到自己在为新人喝彩,接受记者采访时,老柴说,为了让有天分的年轻人有出路,自己甚至可以放弃作曲。大师的提携与知遇之恩,为拉赫玛尼诺夫铺平了成功的道路。可惜好景不长。老柴的死,无异于泰山崩于眼前。在闻知噩耗的当晚,拉氏便仿照当年老柴悼念鲁宾斯坦的方式,谱下题名同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d小调钢琴三重奏。

拉赫玛尼诺夫与柴科夫斯基的的师生之情单纯、深厚、专注,他写给老师的悲歌亦没有丝毫杂念。他在给友人写信时描述自己的作曲状态:“我以至诚、沉痛的心境来创作此曲,奉献上我所有的情感与力量……我为每个音符感到颤栗,有时甚至删掉所有的创作,构思又构思,乃又重新谱曲……”身为柴可夫斯基的嫡传弟子,拉赫玛尼诺夫性格上虽然不像老师那样纠结,但是他的忧郁、深情和丰盈,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音乐上,他与老柴的风格亦如出一辙,那就是——毫无顾忌地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来不曾为内心的情感遮遮掩掩。

后记 · 天才音乐家拉赫玛尼诺夫

/

拉赫玛尼诺夫被誉为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兼指挥家,俄罗斯浪漫主义传统的最后一位伟大倡导者。

拉赫玛尼诺夫先是以作曲扬名,后因指挥交响乐团和歌剧团而受乐迷们的爱戴,45岁成为名噪一时的钢琴演奏家。1917年十月革命以前,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作曲上,他的大多数重要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比如前三首钢琴协奏曲、24首前奏曲、图画练习曲、第二交响曲等等。十月革命以后,他离开俄国前往美国,并逐渐专注于钢琴和指挥事业。

拉赫玛尼诺夫是继柴可夫斯基后最杰出的天才音乐家,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依旧是许多人入门古典乐的灵魂之作。蒲宁在写拉赫玛尼诺夫的时候说,他们曾彻夜长谈,在他的音乐里可以听见故园的气息。

>关于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1873—1943)

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

/

1873年4月1日,拉赫玛尼诺夫出生于俄罗斯谢苗诺沃的奥尼加城的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

1882年,举家迁往圣彼得堡,9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入学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德米纳斯基;

1885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茨维列夫,接受到极严格的训练,从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87-1888年,拉氏写出了第一批最初的作品,包括《乐队谐谑曲》和一些钢琴小品;

1889年,考入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开始接受更为严格、正规、系统的教育和训练,跟随著名钢琴家齐洛蒂学习钢琴,著名作曲家塔涅耶夫、阿连斯基学习作曲;

1890年夏,返回家乡,坠入情网的拉赫玛尼诺夫为心上人——娜塔莉娅·萨蒂娜写了一首六手联弹的圆舞曲和浪漫曲;

1891年,以优异的成绩在钢琴班毕业,完成了《第一钢琴协奏曲》;向自己的老师阿连斯基献上了第一部交响诗《罗斯基斯拉夫王子》;

1892年,作曲班结业,拉赫玛尼诺夫获得金质奖章,以优异成绩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完成著名的《升c小调前奏曲》和从莱蒙托夫诗歌中获得创作灵感的幻想曲《岩石》;

1895年,完成了费时多日的《d小调第一交响曲》,但于1897年由格拉祖诺夫指挥首演时惨遭失败,给予了拉赫玛尼诺夫一定的打击;

1899年,首次赴欧旅行演奏,受到了热烈欢迎,心境的好转,让他重拾了创作信心,迎来了之后的创作高峰;

1900年起,先后创作了《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钢琴前曲》和《春天大合唱》,其中《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首演大获成功;

1901年,创作了《大提琴奏鸣曲》和为双钢琴而作的第二号组曲;

1902年,完成了自己第一部比较重要的合唱作品——根据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歌谱写的康塔塔《春》;不久,与心爱的表姐娜塔莉娅结婚;隔年,大女儿伊连娜出生;

1906年,拉氏亲自指挥歌剧《吝啬骑士》与《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的首演;2月,拉氏离开局势动荡的俄国,前往意大利;后避居德累斯顿,先后完成了《第二交响曲》、《第一钢琴奏鸣曲》、交响诗《死岛》;

1907年5月,拉氏第二个女儿塔吉亚娜出生;

1908年夏,在伊凡诺夫卡完成了难度惊人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并于次年在美国首演;此后几年,在繁重的巡回演出同时,相继完成了《十三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第二钢琴奏鸣曲》;

1913年,拉氏辞去帝国音乐协会主席职务;2月,来到罗马,历史性的凑巧住进柴科夫斯基的弟弟莫德斯特·柴科夫斯基从前住过的房子;

1914年9月,拉氏接到瑞典方面的邀请,携妻带女一起离开了俄国;

1918年11月,又举家迁到美国纽约,成为“斯坦威”公司的签约艺术家;

1919-1920年,拉氏又与胜利公司签订了录音合同,灌录自己的钢琴作品;

1923年,生活安定后,拉氏将精力投入到作曲中,完成了题献给俄国作曲家梅特涅的《第四钢琴协奏曲》;

1927年3月,拉氏亲自在费城登场演奏《第四钢琴协奏曲》;进行了修改次年在巴黎交给TAIR出版;

1931年1月,拉氏重新修订了《第二钢琴奏鸣曲》;完成了最后一部钢琴独奏作品《柯莱里主题变奏曲》,并于10月在蒙特利尔首演;

1934年,拉氏在瑞士完成了他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帕格尼尼著名随想曲中的“愤怒之日”为主题,其中第18变奏更是凭借电影《时光倒流七十年》而闻名遐迩;此时的拉氏健康情况已经恶化,但是为了生活他仍需不停巡演;

1939年秋,拉氏完成了最后一部作品《交响舞曲》,并在此修订了《第四钢琴协奏曲》;

1942-1943年,患病的拉赫玛尼诺夫坚持演完了在诺克斯威尔的音乐会;

1943年3月28日早晨,拉赫玛尼诺夫在家中去世,享年70岁。

钢琴 尼诺 协奏曲 音乐学院 柴科夫斯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