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测试post(使用什么软件进行post或get测试)

时间:2023-01-30 20:01:59

本文目录

  • 使用什么软件进行post或get测试
  • post自检程序是如何进行自检的(是靠什么判断硬件有故障的)
  • 接口测试 怎么测试post请求
  • 火狐的restclient怎么测试post
  • 接口测试get和post有什么区别
  • 接口测试get和post的区别
  • java 测试post请求 在body里面传递参数怎么设置,怎么接收
  • postman怎么做测试post接口
  • 怎么检测是否存在post类型的sql注入
  • web中的connect测试的post脚本是什么意思

使用什么软件进行post或get测试

有几种工具:1、著名的LR,LoadRunner,绝对专业,用web方式录制后可以选择get或post语句执行,或自己编写get或post脚本。2、微软的著名工具Web Stress Application,这个可以对网页进行post、get方式的批量压力测试,非常棒。3、自己写加载工具:这个可能更定制化,建议写成“引擎+脚本”的形式,引擎界面就是选择地址、post/get方法、访问数量等,具体的访问语句可以通过文件或引擎中的界面加载,这样以后测试就可以以自己定制的方式写写“脚本”就行了。希望对您有帮助。

post自检程序是如何进行自检的(是靠什么判断硬件有故障的)

主板在接通电源后,系统首先由(Power On Self Test,上电自检)程序来对内部各个设备进行检查。在我们按下起动键(电源开关)时,系统的控制权就交由BIOS来完成,由于此时电压还不稳定,主板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初始化,同时等待电源发出的POWER GOOD信号(电源准备好信号)。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当然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也只是短暂的瞬间),芯片组便撤去RESET信号(如果是手动按下计算机面板上的Reset按钮来重启机器,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信号),CPU马上就从地址FFFF0H处开始执行指令,这个地址在系统BIOS的地址范围内,无论是Award BIOS还是AMI BIOS,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BIOS中真正的启动代码处。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进行POST(Power On Self Test,加电自检),由于电脑的硬件设备很多(包括存储器、中断、扩展卡),因此要检测这些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这一过程是逐一进行的,BIOS厂商对每一个设备都给出了一个检测代码(称为POST CODE即开机自我检测代码),在对某个设置进行检测时,首先将对应的POST CODE写入80H(地址)诊断端口,当该设备检测通过,则接着送另一个设置的POST CODE,对此设置进行测试。如果某个设备测试没有通过,则此POST CODE会在80H处保留下来,检测程序也会中止,并根据已定的报警声进行报警(BIOS厂商对报警声也分别作了定义,不同的设置出现故障,其报警声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报警声的不同,分辨出故障所在。 POST自检测过程大致为:加电-CPU-ROM-BIOS-System Clock-DMA-64KB RAM-IRQ-显卡等。检测显卡以前的过程称过关键部件测试,如果关键部件有问题,计算机会处于挂起状态,习惯上称为核心故障。另一类故障称为非关键性故障,检测完显卡后,计算机将对64KB以上内存、I/O口、软硬盘驱动器、键盘、即插即用设备、CMOS设置等进行检测,并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和出错报告。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这个过程。

接口测试 怎么测试post请求

新建soapUI工程:右击左侧导航面板中的工作空间节点“Project”,选择“New soapUI Project”,输入工程名称,点击OK新建TestSuite:右击Project名,选择“New TestSuite”新建 TestCase:右击TestSuite名,选择“New TestCase”添加数据源:右击“Test Steps”,选择“Add Step“,选择“DataSource”添加HTTP请求:右击“Test Steps”,选择“Add Step“,选择“HTTP Test Request”添加循环:右击“Test Steps”,选择“Add Step“,选择“DataSource Loop“添加数据源数据:选择数据源类型之后进行添加,下图以excle为例添加

火狐的restclient怎么测试post

Method选择POST,将接口地址填入URL地址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Name和Value,点击Okay,添加好Custom Header之后该信息栏会出现在页面中,然后在Body栏中输入请求体信息,最后点击右上方的SEND,响应体内容就出来了,状态码为0,说明测试成功了。

接口测试get和post有什么区别

GET:用于获取数据。

POST:用于修改数据。

一.GET和POST与数据如何传递没有关系

GET和POST是由HTTP协议定义的。在HTTP协议中,Method和Data(URL, Body, Header)是正交的两个概念,也就是说,使用哪个Method与应用层的数据如何传输是没有相互关系的。

二.HTTP协议对GET和POST都没有对长度的限制

HTTP协议明确地指出:HTTP头和Body都没有长度的要求。而对于URL长度上的限制,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

1. 浏览器。据说早期的浏览器会对URL长度做限制。据说IE对URL长度会限制在2048个字符内(流传很广,而且无数同事都表示认同)。但我自己试了一下,我构造了90K的URL通过IE9访问live.com,是正常的。网上的东西,哪怕是Wikipedia上的,也不能信。

2. 服务器。URL长了对服务器处理也是一种负担。原本一个会话就没有多少数据,现在如果有人恶意地构造几个几M大小的URL,并不停地访问你的服务器。服务器的最大并发数显然会下降。另一种攻击方式是,把告诉服务器Content-Length是一个很大的数,然后只给服务器发一点儿数据,哪怕你有超时设置,这种故意的次次访问超时也能让服务器吃不了兜着走。有鉴于此,多数服务器出于安全稳定方面的考虑,会给URL长度加限制。但是这个限制是针对所有HTTP请求的,与GET、POST没有关系。

  所以对于GET和POST,他们只有一点根本区别,简单点儿说:

一个用于获取数据。

一个用于修改数据。

  

参考资料

知识库.博客园[引用时间2018-1-9]

接口测试get和post的区别

一、区别与应用: Form中的get和post方法,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分别对应了HTTP协议中的GET和POST方法。二者主要区别如下: 1、Get是用来从服务器上获得数据,而Post是用来向服务器上传递数据。 2、Get将表单中数据的按照variable=value的形式,添加到action所指向的URL后面,并且两者使用“?”连接,而各个变量之间使用“&”连接;Post是将表单中的数据放在form的数据体中,按照变量和值相对应的方式,传递到action所指向URL。 3、Get是不安全的,因为在传输过程,数据被放在请求的URL中,而如今现有的很多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或者用户代理都会将请求URL记录到日志文件中,然后放在某个地方,这样就可能会有一些隐私的信息被第三方看到。另外,用户也可以在浏览器上直接看到提交的数据,一些系统内部消息将会一同显示在用户面前。Post的所有操作对用户来说都是不可见的。 4、Get传输的数据量小,这主要是因为受URL长度限制;而Post可以传输大量的数据,所以在上传文件只能使用Post(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将在后面的提到)。 5、Get限制Form表单的数据集的值必须为ASCII字符;而Post支持整个ISO10646字符集。 6、Get是Form的默认方法。 二、从HTML中发送数据,在ASP中如何接收? 在form表单的action属性值里面有一个相对路径指向asp文件。就是用这个asp文件来接收和处理的

java 测试post请求 在body里面传递参数怎么设置,怎么接收

package wzh.Http;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import java.io.PrintWriter;import java.net.URL;import java.net.URLConnection;import java.util.List;import java.util.Map;public class HttpRequest { /** * 向指定URL发送GET方法的请求 * * @param url * 发送请求的URL * @param param * 请求参数,请求参数应该是 name1=value1&name2=value2 的形式。 * @return URL 所代表远程资源的响应结果 */ public static String sendGet(String url, String param) { String result = ““; BufferedReader in = null; try { String urlNameString = url + “?“ + param; URL realUrl = new URL(urlNameString); // 打开和URL之间的连接 URLConnection connection = realUrl.openConnection(); // 设置通用的请求属性 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accept“, “*/*“); 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connection“, “Keep-Alive“); 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SV1)“); // 建立实际的连接 connection.connect(); // 获取所有响应头字段 Map》 map = connection.getHeaderFields(); // 遍历所有的响应头字段 for (String key : map.keySet()) { System.out.println(key + “---》“ + map.get(key)); } // 定义 BufferedReader输入流来读取URL的响应 in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 connection.getInputStream())); String line; while ((line = in.readLine()) != null) { result += line; }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发送GET请求出现异常!“ + e); e.printStackTrace(); } // 使用finally块来关闭输入流 finally { try { if (in != null) { in.close(); } } catch (Exception e2) { e2.printStackTrace(); } } return result; } /** * 向指定 URL 发送POST方法的请求 * * @param url * 发送请求的 URL * @param param * 请求参数,请求参数应该是 name1=value1&name2=value2 的形式。 * @return 所代表远程资源的响应结果 */ public static String sendPost(String url, String param) { PrintWriter out = null; BufferedReader in = null; String result = ““; try { URL realUrl = new URL(url); // 打开和URL之间的连接 URLConnection conn = realUrl.openConnection(); // 设置通用的请求属性 conn.setRequestProperty(“accept“, “*/*“); 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nection“, “Keep-Alive“); conn.setRequestProperty(“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6.0; Windows NT 5.1;SV1)“); // 发送POST请求必须设置如下两行 conn.setDoOutput(true); conn.setDoInput(true); // 获取URLConnection对象对应的输出流 out = new PrintWriter(conn.getOutputStream()); // 发送请求参数 out.print(param); // flush输出流的缓冲 out.flush(); // 定义BufferedReader输入流来读取URL的响应 in = new BufferedReader( new InputStreamReader(conn.getInputStream())); String line; while ((line = in.readLine()) != null) { result += line; }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发送 POST 请求出现异常!“+e); e.printStackTrace(); } //使用finally块来关闭输出流、输入流 finally{ try{ if(out!=null){ out.close(); } if(in!=null){ in.close(); } } catch(IOException ex){ ex.printStackTrace(); } } return result; } }//函数调用时填入URL和参数(参数非必须)就可以获取返回的数据,发送post请求调用示例String result=HttpRequest.sendPost(“/telematics/v3/weather?location=%E5%8C%97%E4%BA%AC&output=json&ak=E4805d16520de693a3fe707cdc962045“,““)

postman怎么做测试post接口

先安装一个postman然后打开,输入请求的接口地址,并选择请求方法,配置请求参数数据,请求头设置等,新手刚入门的小白可以看下云层的百度阅读电子书《接口测试实践》读者已超过8W,百度文库搜索“”云层“”就找到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怎么检测是否存在post类型的sql注入

许多网站程序在编写时,没有对用户输入数据的合法性进行判断,使应用程序存在安全隐患。用户可以提交一段数据库查询代码,根据程序返回的结果,获得某些想得知的数据,这就是所谓的SQL Injection,即SQL注入。如何判断网站是否存在POST注入呢!请看以下步骤操作做。POST注入操作介绍:1.POST注入一般发生在表单数据传输时、抓取POST提交的数据进行SQL语句测试POST注入操作流程:比如抓取的POST数据为:userName=admin&password=admin测试诸如语句填写:userName=admin&password=’admin 1=1--像这样userName 参数后面加一些SQL语句(注入测试语句)进行POST数据注入测试即可。

web中的connect测试的post脚本是什么意思

HTTP/1.1 协议规定的 HTTP 请求方法有 OPTIONS、GET、HEAD、POST、PUT、DELETE、TRACE、CONNECT 这几种。其中,POST 一般用来向服务端提交数据,本文主要讨论 POST 提交数据的几种方式。我们知道,HTTP 协议是以 ASCII 码传输,建立在 TCP/IP 协议之上的应用层规范。规范把 HTTP 请求分为三个部分:状态行、请求头、消息主体。类似于下面形式:《method》 《request-URL》 《version》《headers》《entity-body》协议规定,POST 提交的数据必须放在消息主体(entity-body)中,但协议并没有规定数据必须使用什么编码方式。实际上,开发者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消息主体的格式,只要最后发送的 HTTP 请求满足上面的格式就可以。但是,数据发送出去,还要服务端成功解析才有意义。一般服务端语言如 php、python、Java、.NET 等,以及它们的 framework,都内置了自动解析常见数据格式的功能。服务端通常是根据请求头(headers)中的 Content-Type 字段来获知请求中的消息主体是用何种方式编码,再对主体进行解析。也就是说, Content-Type 指定了消息主体中的编码方式 。因此,POST 提交数据方案,直接跟 Content-Type 和消息主体两部分有关。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这是最常见的 POST 提交数据的方式。浏览器的原生 form 表单,如果不设置 enctype 属性,那么最终就会以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方式提交数据( enctype 的 POST 默认方式)。请求类似于下面(无关的请求头在本文中都省略掉了):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title=test⊂%5B%5D=1⊂%5B%5D=2⊂%5B%5D=3首先, Content-Type 被指定为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其次,提交的数据按照 key1=val1&key2=val2 的方式进行编码,key 和 val 都进行了 URL 转码。大部分服务端语言都对这种方式有很好的支持。例如 PHP 中,$_POST[’title’] 可以获取到 title 的值,$_POST[’sub’] 可以得到 sub 数组。很多时候,我们用 Ajax 提交数据时,也是使用这种方式。例如,Jquery 和 QWrap 的 Ajax, Content-Type 默认值都是「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charset=utf-8」。multipart/form-data这种 POST 方式也很常见。我们使用表单上传文件时,必须让 form 的 enctyped 等于这个值。下面是示例:Content-Type: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text“title------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file“; filename=“chrome.png“Content-Type: image/pngPNG ... content of chrome.png ...------WebKitFormBoundaryrGKCBY7qhFd3TrwA--这个例子稍微复杂点。首先生成了一个 boundary 用于分割不同的字段,为了避免与正文内容重复,boundary 很长很复杂。然后,Content-Type 里指明了数据是以 mutipart/form-data 来编码,本次请求的 boundary 是什么内容。消息主体里按照字段个数又分为多个结构类似的部分,每部分都是以 --boundary 开始,紧接着内容描述信息,然后是回车,最后是字段具体内容(文本或二进制)。如果传输的是文件,还要包含文件名和文件类型信息。消息主体最后以 --boundary-- 标示结束。关于 mutipart/form-data 的详细定义,请前往 rfc1867 查看。这种方式一般用来上传文件,各大服务端语言对它也有良好的支持。上面两种 POST 数据方式,都是浏览器原生支持的,而且现阶段原生 form 表单也只支持这两种方式。但随着越来越多的 Web 站点,尤其是 WebApp,全部使用 Ajax 进行数据交互之后,我们完全可以定义新的数据提交方式,给开发带来更多便利。application/jsonapplication/json 这个 Content-Type 作为响应头大家肯定不陌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请求头,用来告诉服务端消息主体是序列化后的 JSON 字符串。由于 JSON 规范的流行,除了低版本 IE 之外的各大浏览器都原生支持 JSON.stringify,服务端语言也都有处理 JSON 的函数,使用 JSON 不会遇上什么麻烦。JSON 格式支持比键值对复杂得多的结构化数据,这一点很有用。记得,我几年前做一个项目时,需要提交的数据层次非常深,我就是把数据 JSON 序列化之后来提交的。不过当时我是把 JSON 字符串作为 val,仍然放在键值对里,以 x-www-form-urlencoded 方式提交。Google 的 AngularJS 中的 Ajax 功能,默认就是提交 JSON 字符串。例如下面代码: var data = {’title’:’test’, ’sub’ : [1,2,3]};$

数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