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贞观之治(宝哥学历史:贞观之治)

时间:2022-04-04 10:19:23

贞观之治(宝哥学历史:贞观之治)

李世民在位的23年(627-649)中,不断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虚心听取臣下意见、减轻赋税和徭役,减轻刑罚,使百姓战乱后能够休养生息,从而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人们把唐太宗在位时的斐然治绩,誉为“贞观之治”。

李世民

  唐太宗亲眼看到、强盛富庶的隋王朝,仅是粮食储备就可供全国50年之用,但隋炀帝继位后不到13年便分崩离析,短命而亡,这给他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他时时注意以隋朝的灭亡为诫,重视人民的力量。他常说:“人君好比舟,人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他采取了许多轻薄赋,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大哥李建成

  唐太宗还大力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以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他即位以后,没有大兴土木,建造新的宫殿,而是住在隋朝时建造的且已破旧的宫殿。为了减少宫中的费用,唐太宗下诏释放宫女,其中一次就释放3000人。唐太宗还严令禁止厚葬,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和勋亲贵族都严格遵照执行。他在安排自己的陵寝时,亲自制订规格:以山为陵,能放得下棺木就行。对于官员们的奢侈行为,唐太宗也明令禁止。

名相魏征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唐太宗很重视抓好政治建设,任贤和纳谏是他的两项重要政绩,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唐太宗以“求贤若渴”,“知人善任”著称。他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很重视选官用人。他主张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荀彧不才,虽亲不用”。所以,在唐太宗周围,有出身士族的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有参与谋害自己的东宫旧臣魏征、王珪,有出身寒微的马周、张亮和刘洎,还有少数民族的首领。他对这些人,都能“量才授职”,“各取所长”,委以重任。由于唐太宗善于举贤任能,多方面精选人才,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一批有才干的文臣武将,尽为其所用。

唐初四大名相 王珪

  唐太宗任用贤才,还能够不计较个人恩怨,不讲究资历地位兼收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李靖,隋朝末年在马邑当副长官,他发觉李渊反隋的可疑迹象,亲自前往江都向炀帝告密。后来在长安,他被李渊抓住,判了斩刑。李靖能文能武,有很高的志向和非凡的军事才能。李世民知道李靖的才干,几次向李渊请求免除李靖的死罪,李渊释放了他,李世民把他安排在自己指挥的军队里当官,李靖后来成了唐太宗的宰相,是唐太宗时期最有才干的军事统帅。

名将李靖

  玄武门之变前后,李建成的东宫集团中出谋划策和动用武力想谋害唐太宗的人很多。李建成失败后,唐太宗不计恩怨,对他们量才重用。魏征原来是李建成属下的官员,他看到李世民的功劳和势力越来越大常常给李建成出谋划策,劝他尽量培植自己的势力,及早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计前嫌,对他加以提拔重用,把他作为自己的重要助手。

杜如晦

  王珪原来也是李建成手下的官员,积极为李建成献策反对李世民,李世民不咎既往,王珪后来官至宰相。

  薛万彻原是李建成手下的一员骁将,在玄武门之变时,曾带兵攻打李世民的秦王府,失败后逃亡终南山,唐太宗派人将他请回来,任命他为自己手下的大将。

长孙无忌

  对于自己的亲属、旧部下和亲信,唐太宗也不滥任用,而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量才授官。由于唐太宗重视选拔贤才,使得贞观年间人才之盛、为历朝所少见。唐太宗在位期间,共用宰相27人,绝大多数是当时的杰出人才,这就为改善吏治,促进政治的清明提供了保证。

  由于太宗虚心求谏,纳谏,当时朝廷中敢于犯颜直谏的大臣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魏征。魏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很得太宗的重用,先后担任谏议大夫、给事中、秘书监等要职,位列宰相,他前后共向太宗进谏了200件事,大多数都被太宗采纳。

  太宗赞誉魏征为“知得失”的“人鉴”,在他死后,痛心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唐太宗还任用敢于直言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房玄龄有谋,杜如晦敢决断,史称“房谋杜断”。贞观时期,由于一大批大臣“直言极谋”,太宗“从谏如流”,开拓了君臣共商国是的开明政局,使一些流弊得到及时纠正,使一些好的政令措施,得以贯彻。谏诤之风是“贞观之治”的重要体现。

太宗 自己的 宰相 贞观 贞观之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