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淘宝百科

office软件是什么软件(超详介绍office软件)

时间:2023-01-06 10:01:27

office软件是什么软件(超详介绍office软件)

我们已经习惯使用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在内的Office套件。作为微软最重要的业务之一,Office与Windows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微软的“现金牛”。

如今微软已驱动Office走向云端,Office 365(已经更名Microsoft 365)也得到了许多用户认可。

回顾Office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到,这款生产力套件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Word For MS-DOS

Office的最早版本发布于1990年11月19日,它被命名为Microsoft Office 1.0(也有人习惯称为Office for Windows)。不过当初Word是以独立软件的形式推出的,它出现的时间要比Office套件早许多。

早在1983年,微软就推出了基于DOS系统的Microsoft Word,由于当时鼠标还是一个非常奢侈的设备,因此用户的主要输入设备是键盘。该时期的Word已经支持打格式化、打印等功能,不过在操作时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

Microsoft Office 1.0

1990年,微软正式发布了Microsoft Office 1.0,其中包含了Word 1.1, Excel 2.0和PowerPoint 2.0软件,该套软件运行在Windows 2.0上,并已经具备了Office系列软件的基本框架。

当时,微软在办公领域与Lotus 1-2-3和WordPerfect展开了激烈竞争,并最终在该领域笑到了最后。事实上,伴随着Office 1.0的推出,微软成为了第一个在一年内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的公司。

Word 1.1包含了应用程序级的菜单栏,这是从Mac顶级菜单栏和显示在Microsoft DOS程序底部菜单发展形成的。1991年,微软还推出了Microsoft Office 1.5 for Mac,该版本将Excel升级为3.0版本,是首套支持苹果电脑System 7的Office软件。

Microsoft Office 3.0

1992年,微软为Windows平台推出了Office 3.0产品,包括了Word 2.0、Excel 4.0A、PowerPoint 3.0,并使用CD-ROM的形式发售。不久之后,这款软件由MS Office 3.0更名为了Office 92。

当时,Word用户界面的基本结构已经固定下来了,并延续到了Word 2003版。其菜单栏亿依次为: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帮助,下面是“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

Microsoft Office 4.0

Office 4.0发布于1994年,其中包括了Word 6.0、Excel 4.0、PowerPoint 3.0,该版本与Office 3.0最大的变化就是Word的改进。Word 6.0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用户界面,包括右击上下文菜单、标签选项卡对话框等等,菜单也变得更为丰富。

同样在1994年,微软还发布了Microsoft Office 4.3以及用于Windows NT的Office 4.2,其中Office 4.2版的Excel升级到5.0,Power Point升级到4.0,并且新增了Microsoft Office Manager。Office 4.3则是Office最后一个16位版本。

Office 95(Office 7.0 )

1995年,微软推出了Office 95,该版本包含了Word 95,Excel 95和Presentation 95。也正是从这个版本开始,Office里的软件版本号都与Office的版本号统一了起来。

在这一年,微软还发布了改变世界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Office 95推出是就是专为Windows 95打造,只能运行在Windows 95或更高版本之上,不过遗憾的是,该版本并没有被用户广泛使用。

Office 97:Office助手降临

对Office系列软件来说,Office 97是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它将办公应用和网络技术集于一身,并第一次引入了Office助手(用户习惯将它称为“大眼夹”,它可以变换不同的形状,并能帮助用户查找帮助内容)。

在这一版本中,微软引入了“命令栏”,一个完全定制的用户界面,实际上与菜单和工具栏相同。此外,每个菜单和工具栏能够拖放到屏幕的任何地方,并能够选择浮动或者停靠。同时,Office 97还增加了新的语言系统和语法检查系统,这些改进都能让Office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Office 2000

1999年,微软正式推出了Office 2000,该版本主要提升了用户体验,支持 32位系统,并兼容于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最后一款支持Windows 95系统的Office产品。

Office 2000更易于企业部署、管理和维护,并且提升了产品安全性,而且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Office 2000还推出了4个不同的版本:标准版、中小企业版、中文专业版和企业版。

Office XP

Office XP于2001年发布,主要为Windows 2000以及Windows XP系统设计,是最后一款支持Windows 98、ME和NT 4.0系统的Office。

Office XP在易用性、实用性和协同工作等方面作了诸多的改进,并引入了安全模式和产品激活的功能,其中产品激活功能被引入了Windows XP和后续的Windows以及Office版本之中。

Office 2003

Office 2003发布于2003年,并可能是是史上最受欢迎的Office,该套件第一次引入了InfoPath和OneNote,并包含了大量性能和安全改进。此外,Office 2003在外观上也采用了Windows XP的风格,并采用了全新设计的logo。

Office 2003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通信、创建和共享文档、使用信息和改进业务过程,堪称经典之作。

Office 2007:Ribbon界面

Office 2007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界面的调整,Ribbons界面的引入让Office 2007显得比以往更美观大方,该版本几乎包括了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Publisher、OneNote、Groove、Access、InfoPath等所有的Office组件。

在Office 2007这个版本,微软还引入了全新文件格式,包括“.docx”格式、“.xlsx”格式,“.pptx”格式以及“.accdb”格式,这些格式兼容支持xml,可帮助Office减小文件大小,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外。

Office 2010:引入Web Apps

Office 2010的新界面简洁明快,标识也改为了全橙色。该版本发布于2010年,其最大特点就是提供了网页版本的Office,让用户可以在PC以外的地方使用Office,该版本还是第一款同时提供32位和64位版本的Office。

Office 2010共有6个版本,分别是初级版、家庭及学生版、家庭及商业版、标准版、专业版和专业高级版。

Office 2013/Office 365

Office 2013于2013年1月正式上市, 采用了Modern UI风格的启动界面,并加入了针对触控操作的新元素。微软还同步推出了Office 365订阅服务,让用户可以第一时间将桌面版Office更新到最新版本。Office 365包含了四个版本:Office企业版本,Office家庭版本,Office个人版本,Office Online。

对用户来说,Office 2013/Office 365成功将办公软件带到了云端,并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实现文档、自定义设置的无缝衔接,让用户能够更加便捷的使用Office进行办公和日常应用。

Office的未来

从Office 2013/Office 365开始,微软采用了云端(订阅制)+买断制两种选择供用户选择,比如Office 2016和Office 2019都是用户一旦付费,就一直拥有的传统付费方式(Office 2016针对触控操作进行了大量相关优化,而在功能方面,Word开始支持实时的协同合作,Excel支持更多样式图标以及Insight特性,并可将手写的公式转化为文本;至于Office 2019,其发布可谓完全无声无息,并且也不存在后续功能更新,更多是为了满足/吸引未选择Microsoft Office 365的企业个人用户)。

Office 2016

事实上,订阅制才是Office未来:微软已将Office带到iOS和Android等移动平台,并鼓励更多用户选择Office 365;微软还借助一系列举措,希望能将Office打造得更为开放;再加上Office 365更名Microsoft 365,并加入Teams和Family Safety,以及订阅用户可免费使用200+高级模板,Getty Images上8000多张精美图片和175个循环视频等等特性,确实比买断版的Office更有吸引力。

写在最后

微软官方表示,(Microsoft 365)旨在帮助你利用创新的Office应用、智能云服务和世界一流的安全性实现更多目标,可见Office的未来已经与云服务深度捆绑在了一起,但那些习惯了买断版的用户,未来会迁移到云端吗?虽然本人已经选择了Microsoft 365,但还是乐于听到别人的声音与观点,也欢迎您在此留言评论!

微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