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淘宝百科

程序员日是什么时候,带你走进程序员的日常生活

时间:2023-01-10 02:30:57

程序员日是什么时候,带你走进程序员的日常生活

256,这个数字对你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计算机领域最常用的计量单位是字节(byte),一个字节等于 8 比特(bit),在 8 进制下,一个比特最多能表示 256 个数值。

2002 年,Parallel Technologies 公司的两名程序员发起了一项签名提议:他们主张将每年的第 256 天设为「程序员日」(Programmer’s Day);

2009 年 9 月,俄罗斯联邦通信与大众传媒部居然就通过了这个「脑洞大开」的提案,「程序员日」第一次正式得到国家层面的承认。

今年 9 月 13 日(就是明天),「程序员日」官方化正好十周年。

今天,程序员已经从曾经略显神秘的技术工种,变成今日遍布各行各业的「码农一族」,他们对社会的影响举足轻重;

「码农」们的审美、生活态度和三观,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程序员精神」,它正在潜移默化间重塑这个世界。

优化过的,才是更好的

先来分享一个程序员的日常。

单看外表的话,杰森·何(Jason Ho)是硅谷随处可见的那种亚裔程序员;但跟他深入接触后,会觉得他在某种程度上是个「怪胎」——至少他女朋友这么认为。

△ Jason Ho,这个程序员有点潮,图源:wired.com

两人第一次去东京旅行,为了吃到最好的拉面,Jason 把东京几十家拉面馆标记在 Google Maps 上,以算法排序后与自己的旅行路线相匹配;这样,两人游历各种景点的途中,就能顺路品尝拉面。

这不是 Jason 第一次以「正常人觉得怪异」的编程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

「优化生活」的思维一直都贯穿在 Jason 的每一次决策和行动中。

他大学毕业时,就曾经帮父亲的医院开发了一个手机打卡系统,省下了买打卡钟的钱。

几年前买房时,Jason 自己写了个软件,将所有房源按照位置,价格,社区环境等数据进行筛选排序,最终锁定了一套称心的现代小公寓。

为了健身,Jason 在手机中记录每天的卡路里消耗和摄入,把每个日常小动作的热量消耗都计算其中:路过栏杆时随手做个引体向上,或者举举垃圾桶什么的……两年后,Jason 居然在业余健美大赛中获得了第二名。

或许并不是每一个码农都有 Jason 这样强大的执行力和自律性,但对繁琐流程的「优化」思想,却是他们不约而同的共识。

成熟的代码常常被形容为「优雅」:可读性高,逻辑清晰,运行稳定。

这种对「优雅」的渴望,最终造就了程序员群体独特的「美学追求」——高效。

△ 《硅谷》第一季剧照

就像 Jason 说的:「每当我不得不做重复事务时,我就觉得无聊」。任何繁琐,重复,无趣的工作,程序员都希望通过某种方法去优化它。

甚至……包括吃饭这件事。

硅谷有一个明星创业项目叫「Soylent」,它的创始人罗伯·莱因哈特(Rob Rhinehart )曾是一名程序员。

△ Rob Rhinehart,图源:mnn.com

Rob 觉得吃饭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如果人类吃饭是为了获得营养,那直接吃营养成分会怎么样?

基于此,Rob 捣鼓出了一种富含 35 种营养成分的液体配方,并靠这个类似「饲料」的东西「顽强」挺了一周。

△ 图源:inc.com

△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

他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引发了极大关注(可能很多都是程序员)。

这以后,凭借众筹和数轮融资,Soylent 成功上市销售。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很多加班硅谷码农的理想「代餐」选择。

△ Soylent 官网

信息自由流动,知识平等开源

想简化一切繁琐流程,自然就会反对一切「人为设置」的障碍。

最杰出的程序员,往往也是对「自由,开放,开源,共享」理念的最坚定支持者。

在他们看来,一切阻碍信息自由流动,影响人类知识交流的行为,都应当被「优化」掉。

2014 年上映的纪录片《互联网之子》,就讲述了这样一位为「自由」献身的传奇程序员——亚伦·斯沃茨的故事。

△ 豆瓣高分程序员纪录片《互联网之子》

△ 亚伦·斯沃茨 图片来自:Newsweek

斯沃茨的童年完全担得起「天才程序员」之名:3 岁开始认字、同时接触电脑,12 岁就创立了个人网站;之后参与多项影响至今的互联网标准和协议的创立;17 岁入读斯坦福大学,18 岁创立知名论坛 Reddit,并在第二年卖掉它成为了百万富翁——那时他不过19岁。

△ 《互联网之子》剧照

斯沃茨心中一直以来都抱着一个「执念」:对信息自由流动,以及知识共享理念的追求。

△ 《互联网之子》剧照

信息就是力量。但就像所有力量一样,有些人只想占为己有……分享绝非不道德的,它是一种道德使命。

—— 亚伦·斯沃茨

他所做的事情,几乎全部是围绕这个理想而展开:

The Info,斯沃茨 12 岁时搭建的一个类百科网站,任何用户均可以登陆编辑信息。这是第一批秉承「知识共享」理念的百科网站之一,维基百科就是其中一员。

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feed),简单信息聚合,可以让用户将多个网站的信息源聚合到一起,最大限度简化信息获取的流程。时至今日依然被广泛运用于新闻阅读软件中,成千上万的网民每日通过它来获取第一手信息。

CC协议(Creative Common),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它将作者的作品权益拆分为「署名」,「共享」,「商业化」和「演绎」四种子协议,在保障版权的基础上允许他人自由转载传播。解决了知识传播和版权纷争的矛盾。

△ 图片来自:EDUWELLS

Markdown 语言:一种「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将文章中常见的段落、标题、序号,角标等格式以统一的「标记语言」标注。只要以这种格式编写的文章,无论在何等环境下均可以方便地直接阅读……

△ 《互联网之子》剧照

他还参与了多项社会活动,比如曾利用自己的研究员身份,在斯坦福大学下载了数十万份收费期刊论文并免费分享到网上。

巴尔的摩一位名叫杰克·安卓卡(Jack Andraka)的14岁男孩,就是参考了斯沃茨分享的免费学术论文,进而想出了一种提早检测胰腺癌的方法。

「程序员精神」其实是种传承

对技术,效率,自由和开放的极致追求,不是程序员群体的首创。

1911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名叫弗里德里克·温斯罗·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工程师出版了一本书——《科学管理原理》。

△ 弗里德里克·温斯罗·泰勒 图片来源:QDA Blog

泰勒在书中提出了「计件工资」「分工培训」「统一标准」等科学方法,提倡以此代替依赖经验的传统手工作坊制,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所有的日常活动中不注意效率的行为都在使整个国家资源遭受巨大损失,而补救低效率的办法不在于寻求某些出众或是非凡的人,而在于科学的管理。

—— 弗里德里克·温斯罗·泰勒

这一被称作「泰勒制」的思想,成为了现代企业生产制度的奠基。泰勒也被誉为「现代管理之父」。

因此,所谓「程序员精神」,追根溯源,它是一种自工业革命至今,在无数发明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中「代代相传」的对技术和科技的信仰。

时至今日,大到如 Google,淘宝这样影响上亿人的大型项目,小到写一个帮同事登记 Excel 表格的脚本,无数程序员像他们的前辈一样,正在用技术改变这个世界。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程序员们,祝他们节日快乐吧!

程序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