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淘宝百科

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

时间:2023-01-27 10:50:22

关于【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永不消逝的电波2、《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

1、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

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曾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一股爱国主义的高潮,电影中由孙道临扮演的主人公李侠深入人心,影响了几代人,而他的原型就是李白等一批奋战在中共地下情报通信领域的革命烈士。  李白,原名李华初,化名李霞、李静安,1910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通信连。1934年6月,李白被调到瑞金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学习无线电技术,结业后任红五军团电台台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七七事变后,李白受党组织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做党的秘密电台工作,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  1939年,由于局势恶化,党组织安排共产党员裘慧英与李白假扮夫妻,掩护电台。两人在革命工作中产生了爱情,后经地下党组织批准结婚。不幸的是,1942年9月,日军侦测到我党的秘密电台后,逮捕了李白夫妇,并对李白施以酷刑,但李白坚称自己是私人电台。1943年5月,他们经党组织营救获释。  出狱后,李白夫妇前往浙江。在党组织安排下,李白打入国民党国际问题研究所做报务员,化名李静安,往返于浙江淳安、场口和江西铅山之间,利用国民党电台,为中共秘密传送了大量日伪和美蒋方面的战略情报。  抗战胜利后,李白回到上海,继续从事党的秘密电台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与党中央进行通信的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李白被捕后经受住了高官厚禄的利诱和残酷的刑讯逼供,敌人自始至终都没能从他口中得到一点想要的信息。1949年5月7日,离上海解放仅20天,李白遭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年仅39岁。  2009年9月,李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生前工作时使用过的工具、零件和用品(共计37件,其中工具28件,零件7只,用品2件,见右图),由其妻子裘慧英保存下来,并于1959年捐赠给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国家二级文物。(摘自《红色文化周刊》)

2、《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

1958年,一部影片横空出世,它一出现便赢得广大影迷的热爱。那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影片中,李侠不幸被捕,后惨遭敌人杀害,这一幕更是赚足了影片前观众的眼泪。而这部影片,这个李侠在现实中是有对照的。历史掩盖不了英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故事,走进那个传奇人物——李静安。

李静安是李白的化名,除此之外,他还化名过李霞。1910年五月,李白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那时候,李白家里并不富裕,父母都是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凑不够上学的学费,李白直到八岁才上学校。可是农民家想供出一个文化人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李白并不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还有弟弟妹妹。贫困家庭里,如果只有一个读书名额,那么往往会供弟弟妹妹,然后哥哥姐姐打工供弟弟妹妹读书。于是刚刚读完小学四年级的李白便辍学了。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李白12岁的时候便离开家里,到县上一家大染布坊“乾源裕“做学徒。

那时候的学徒可不是只学本领的徒弟,那就是作坊的苦力和跑腿,更有甚者,师傅一不开心就对徒弟拳打脚踢。所以说,李白在作坊过得并不是很好。两年学到技术以后,李白离开作坊,,跟着父亲一起去外地打工,来供弟弟妹妹上学。离开作坊和父亲一起打工的过程中 ,李白深深感受到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那些地主、土豪不把劳工当人看,而是牲口,让他们干着超负荷的活却给着极低的报酬,有时候遇到黑心的主顾,甚至一直拖欠工资。社会的不平等在李白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随后这颗种子发芽了。

1925年,李白的家乡湖南爆发了革命,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展地如火如荼。紧接着,农民协会、儿童会、妇女会也纷纷成立。看到了底层人民受压迫的现实,李白再也等不及了成为第一个加入农民协会的人之一。随后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方针后,了解到共产党在为底层人民争取利益后,年仅15岁,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湖南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打击共产党人,清洗附近乡镇山庄。李白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加入了以工人为主体的地下游击队。地下游击队神出鬼没,作战英勇,多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李白的优异表现引起了上级的注意,上级提拔李白为少年先锋队队长。成为队长后,李白更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率领队员火烧了国民党一个团的团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湖南的势力,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本地耀武扬威的威风,李白也成为当地有名的少年英雄。1927年9月,毛主席在湖南农村发起了秋收起义,李白也积极投入到革命中去。

1930年,李白加入中国红军,成为了一名宣传员。1931年,年仅20岁的李白被红四军党委选拔出来去总部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李白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李白在训练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调至五军团担任无线电队队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白开始真正用无线电来支持革命的工作。他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到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的情报传送工作。1937年,李白化名李霞到达上海,1938年,在李白的努力下,他搭建了第一个秘密电台。从此,上海和延安之间,建立起来一座稳固而安全的通信桥梁。由于李白一个人在上海潜伏目标太大,同时为了协助掩护李白,于是党组织派遣青年女共产党员裘兰芬到达上海掩护李白工作,并伪装成李白的妻子。裘兰芬在协助李白工作的同时,更是亲手照料李白的生活。就像我们看电视剧里的情节,白天两人在一起朝夕相处,一起工作。到了晚上,裘兰芬睡在床上,李白睡在地上。不久一朵爱情之花在上海这座充满危险的环境下盛开,李白在和裘兰芬相处了一年后,他们相爱了。因为害怕影响革命工作,李白和裘兰芬只能强压爱意,向中央党组织申请结婚。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于1940年批准他们结为革命伴侣。很快,他们便有了一个孩子,取名为李焕胜。

好景不长,潜伏工作永远充满着未知和危险。1942年的时候,李白夫妇转移到新的住址。此时上海正风雨飘摇,日军进展租界,然后大肆搜捕共产党人。但是通信工作不能停止,为了防止日军侦测到电台信号,李白将电台的功率从75瓦调至15瓦。但是狡诈的日军仍然检测了出来,跟着信号顺藤摸瓜来到了李白的住所。那时一个深夜,李白正在二楼发电报,裘兰芬突然听到有嘈杂的声音由远到近,她立刻掀开窗帘,看见日本士兵正在翻越围墙准备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裘兰芬巡视下楼通知李白。李白迅速结束自己的任务,许是预见到将来的不幸,他最后连发三遍再见,向远方的战友传达这个电台面临被发现的风险。紧接着,李白运用熟练的电台技术,将电台拆散,然后把零件藏在一块地板下面。刚刚藏好,敌人就冲进房屋,他们翻箱倒柜,想缴获电台。结果翻来覆去楼上楼下都逛了也没有踪迹。正当日军焦躁不安时,一个块头大的日兵踩塌了一块地板,露出了李白藏的零件。日军捧着一大堆零件质问李白,像疯狗一样咬住李白不放。李白从容地说;“我是才搬到这里的,对这里还不熟悉,这些东西我没有讲过。”可是长期发电报的人手上因为磨出了茧子,就像学生长期写字食指会长茧子一样。狡猾的日本人一把抓住李白的手,冷笑道“你是惯手了”。随即将李白押到司令部。为了让李白和裘兰芬说出秘密,日本人特地将两人分开审讯。鞭挞、电击……一套下来,李白身上没有一处好的地方。即使如此,李白夫妇也没有吐露党的秘密,一个月后,日本人不得不放了裘兰芬。1943年,经过党组织的营救,李白终于从日本司令部里放了出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是解放战争,李白夫妇在上海以职员的身份作为掩护,继续潜伏工作。为了掩盖踪迹,李白几乎将电台的功率调到最小,但是这样的话,李白在上海将电波传到距离1000多公里的延安时,电波已经微弱到接近消失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白反复实验、摸索,终于让他摸索出来规律。原来只要在夜晚零点到凌晨四点的时候,空中干扰较少电波最清晰。于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李白就开始工作了,他悄悄安装好电台,零点一到,就将准备好的情报发到延安。1948年,已经到了解放战争最紧要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封锁 消息,采用很多方法如分区停电、暗中探测电波等方法展开斗争。李白也越发谨慎。可是百密一疏,就在1948年的除夕夜,李白正在发一份十分重要的情报,结果敌人突然包围了他的`住处,李白将电台拆除并紧急处理后准备逃跑,但是这次国民党反动派说有备而来,李白不幸被捕。国民党反动派把李白押送到刑讯室里,连续30多个小时开始了对李白的严刑逼问。为了摧毁李白的意志,他们用钳子扒光李白的指甲,然后往他身上泼辣椒水。李白数次昏死过去,即便如此,李白也不肯吐露一个字。到了5月7日,特务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坚不吐实,处以极刑”将李白秘密杀害。这一天,李白才39岁,离上海解放只有20天。临死前给妻子的信中写道“今后我能回来更好,如果不能回来,你们和全国人民一样,都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上海解放后,陈毅同志下令组建了专业的专案小组,最终在浦东挖出了李白的尸体。将其安葬后,中央抓住了主持破坏李白电台的叶丹秋,在上海市人民的审判下,叶丹秋被处以死刑,且立刻执行。正如陈毅的话:“血债要用血来还!”

正如邓颖超所说:“正如大家所熟悉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 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李白用一生践行了他的座右铭“电台重于生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的人活着,却相当于死了,而有些人死了,却永远活着。李白同志虽然已经不在,但是他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009年李白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

让破损、模糊的老电影恢复原貌,给黑白片上色让其焕发光彩,通过新技术弥补原片缺憾……电影修复师仿佛拥有一双魔术手,在他们一帧帧的精心修复下,那些银幕佳作“旧貌换新颜”,让影迷感受到经典的“温度”。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中,《上甘岭》《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等经典影片亮相,它们都经过了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精心修复。

《祝福》修复前后剧照对比

从物理修复到艺术修复

“一般来说,电影修复的流程共有三步:物理修复、数字修复和艺术修复。”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主任黎涛介绍,物理修复,主要指对电影胶片进行清洁、接补等。中国电影资料馆在西安有一个巨大的胶片库,存放着大量电影的胶片,需要修复的影片首先在那里接受完物理修复,才会被送到北京,开始后续修复。

如果说物理修复还算是一门“缝缝补补”的手艺活儿,那么接下来的数字修复可就复杂多了。数字修复,指利用最新的数字技术将影片数字化,完成初步的修复与保存。“把胶片扫描进电脑,完成数字化转换;修复画面里的划痕、噪点、闪烁;修复声音,与画面合成……这些都是数字修复需要做的。”黎涛说。

不过,电影的修复除了靠技术,更关键的是要进行艺术修复。“修旧如旧”是电影修复的一大原则,如何让修复后的影片最大程度地贴合原片,这就需要对影片的整体风格、细节等进行把控。

修复色调弥补当年拍摄缺憾

电影修复的最高境界,便是修旧如旧,如果能找到影片主创,请他们参与调色工作,就能更好地还原影片的画面效果。

“我们都知道《红高粱》肯定整体是一个偏红色色调,但是它到底红到什么程度,红到什么样效果,我们可以看一些影片拷贝,但是拷贝一定准吗?也不一定。如果当年拍摄影片的主创能直接告诉我们,当时拍摄时是个什么样的环境,拍完后是什么效果,我们就可以把最新的修复版还原成主创最想要的效果。”修复师孙帆说,他们请来了《红高粱》摄影指导顾长卫,他看完修复师们的调色后说:“你这个还不够特别,我们想要那种黄昏调,很暖很红的感觉。”在主创的建议下,修复工作得到了最精准的参照。

修复《那山那人那狗》时,该片导演霍建起也来了,他说,片中有一段石板路的镜头,当时他想拍出湖南湿漉漉的感觉,然而拍摄时正值酷暑,洒水车又上不了拍摄地所在的山区,最后只能用人工挑水,泼到石板路上,然而效果仍然不理想,这个镜头也一直成为他心中的遗憾。但如今依靠修复技术,修复师们通过调色和特效,满足了霍建起当年“湿漉漉”的愿望。孙帆说,弥补遗憾,或者说让影片更加完善,也是影片修复的作用之一。

如果修复的影片历史比较久远,主创已不在人世,修复师就只能通过大量查找档案资料,了解主创意图,再展开修复了。胡晓彬刚接手《祝福》修复工作时,原片未调色的画面让他大感惊喜,因为这部影片的胶片保存得比较好,画面很是鲜艳。“修《祝福》之前我修了《林家铺子》,这两部影片的摄影和美术是同一批人,风格非常接近,我就想,颜色会不会也很接近,但实际上并不是。”

胡晓彬和同事找来了《祝福》导演桑弧的导演阐述和摄影指导钱江的摄影阐述,发现主创开篇就强调,本片虽然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但因为是悲剧,不宜绚丽夺目,而是一种淡彩色的味道。这一下就给修复定下了基调。修复师们便按照主创的原意,将影片一点点调成冷冷的色调。

做完《祝福》第一版调色后,修复团队把修复版寄给了桑弧的儿子李亦中,对方对于修复版非常认可,说跟他小时候看的颜色一模一样。不过,中间也会有一些细节上的调整,比如,他觉得米饭的颜色在当年没有那么鲜亮,修复团队于是再继续调整,最终还原出满意的状态。

“其实电影修复跟故宫里修文物是一个概念,不可能做旧,更不可能创新,而是一种精准还原,无论什么颜色,都有依据。我们的每一部影片修复,都是对一个经典的还原和保护。”修复师王峥说,“我们也想呼吁一下,希望这些经典影片曾经的创作者,能够跟我们一起共同参与电影修复。尤其是中国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包括第六代里拍过胶片电影的导演,希望他们能够跟我们分享当时创作的思路和想法,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修复他们的作品。”

《永不消逝的电波》黑白转彩色对比海报

花功夫考证军服颜色

那些本来就是黑白的老电影,要怎么才能焕发色彩呢?艺术修复便是在考证原片色彩的基础上,为黑白电影上色。9月21日晚,由资料馆修复的经典红色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惊艳亮相,它是全球第一部黑白转彩色的故事片。

如何确定一部影片每个画面里所有内容的色彩,需要大量考证。片中孙道临饰演的男主角李侠所穿军服的颜色,就着实让修复师们花了一番功夫。“新中国成立前,全国军服的颜色都不统一,有绿的,有黄绿的,有灰蓝的,所以我们在修复时首先要做军服颜色的试验。”黎涛说,修复师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还跑到军事博物馆去看相关的军服文物。“片头李侠一开始在延安接受任务,当时延安那边的军服应该是灰蓝的;片尾李侠用生命发出那封电报时,解放上海的解放军穿的军服基本都是绿的,但李侠电报的接收方当时已经转移到了西柏坡,后方的同志们还应该穿灰蓝军服。而且,李侠的身份是老同志,老红军军服的领口还有红领章,虽然后来拆掉了,但那块印记还会存在,所以上色时还要把这个细节还原出来。”

片中还有一场戏是上海的街景,修复师们翻阅了大量当年的老上海照片,没想到还真找到了拍有当时相同街道、建筑的照片,上面还有广告牌——虽然不是同一块广告牌——但至少让修复师们知道了当时上海的广告牌是什么样子,可以去仿照。

“当年受到经济条件限制,有的场景做得没那么真实,有一些舞台感,比如木板墙做得比较简陋,或者窗外画的是固定的镜片风景,我们也可以通过修复把原片不完善的地方变得更加理想。”黎涛说。

在修复《上甘岭》的片段时,修复师们也遇到了军服颜色的问题。“我们先是用AI给影片上色,结果出来以后战士们穿着蓝色的军服,一看就不对。”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修复师胡晓彬说,“经过考证,当年志愿军的制服应该是黄绿色的。发现这个问题后,我们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借了当时的道具服装,让同事们穿上做各种动作,并拍下来。然后把这些拍到的影像再给AI学习,得到了正确的军服颜色。”

声音修复不能乱加音效

声音也是电影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除了修复画面,修复师们也会对影片声音开展修复。限于当年的技术条件,很多老电影都是单声道,但在今天技术的辅助下,可以上升到5.1声道,实现饱满的环绕音效果。

“过去的一些老电影没什么声音效果,我们在修复的过程中就可以做一些拟音,加上一些效果音。”黎涛介绍,“比如《女篮五号》,原片里脚步声、拍球投篮的声音、现场观众的声音都没有,我们就找到拟音团队,去专门的录音棚用专业道具做拟音,然后添加到影片中。还有《上甘岭》里的飞机声、炮声,原本听起来都是从观众前面发出来的,我们经过处理之后,能做出感觉飞机从头上飞过去的声音。”

不过,有时候声音也不是越多越好。修复《永不消逝的电波》时,拟音团队一开始给影片加了很多声音,比如狗叫声、鸟叫声,听起来声音是丰富多了、饱满多了,但细想却经不起推敲。“比如反派正在屋里商量怎么迫害主角时,边上突然传来鸟叫声,这就有点出戏。而且这个故事发生在城市,有太多动物的声音也不符合实际。”黎涛说,这些不太恰当的声音最后都去掉了。“电影修复必须得是‘细节控’,一是要深入了解修复的电影,二是每一处细节都要细致严谨,不能马虎。”

《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

1958年,一部影片横空出世,它一出现便赢得广大影迷的热爱。那就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永不消逝的电波》。影片中,李侠不幸被捕,后惨遭敌人杀害,这一幕更是赚足了影片前观众的眼泪。而这部影片,这个李侠在现实中是有对照的。历史掩盖不了英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永不消逝的电波背后的故事,走进那个传奇人物——李静安。

李静安是李白的化名,除此之外,他还化名过李霞。1910年五月,李白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小山村里。那时候,李白家里并不富裕,父母都是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凑不够上学的学费,李白直到八岁才上学校。可是农民家想供出一个文化人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李白并不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他还有弟弟妹妹。贫困家庭里,如果只有一个读书名额,那么往往会供弟弟妹妹,然后哥哥姐姐打工供弟弟妹妹读书。于是刚刚读完小学四年级的李白便辍学了。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李白12岁的时候便离开家里,到县上一家大染布坊“乾源裕“做学徒。

那时候的学徒可不是只学本领的徒弟,那就是作坊的苦力和跑腿,更有甚者,师傅一不开心就对徒弟拳打脚踢。所以说,李白在作坊过得并不是很好。两年学到技术以后,李白离开作坊,,跟着父亲一起去外地打工,来供弟弟妹妹上学。离开作坊和父亲一起打工的过程中 ,李白深深感受到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那些地主、土豪不把劳工当人看,而是牲口,让他们干着超负荷的活却给着极低的报酬,有时候遇到黑心的主顾,甚至一直拖欠工资。社会的不平等在李白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随后这颗种子发芽了。

1925年,李白的家乡湖南爆发了革命,地区的农民运动开展地如火如荼。紧接着,农民协会、儿童会、妇女会也纷纷成立。看到了底层人民受压迫的现实,李白再也等不及了成为第一个加入农民协会的人之一。随后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方针后,了解到共产党在为底层人民争取利益后,年仅15岁,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湖南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打击共产党人,清洗附近乡镇山庄。李白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加入了以工人为主体的地下游击队。地下游击队神出鬼没,作战英勇,多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李白的优异表现引起了上级的注意,上级提拔李白为少年先锋队队长。成为队长后,李白更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率领队员火烧了国民党一个团的团部。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在湖南的势力,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本地耀武扬威的威风,李白也成为当地有名的少年英雄。1927年9月,毛主席在湖南农村发起了秋收起义,李白也积极投入到革命中去。

1930年,李白加入中国红军,成为了一名宣传员。1931年,年仅20岁的李白被红四军党委选拔出来去总部参加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李白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李白在训练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调至五军团担任无线电队队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白开始真正用无线电来支持革命的工作。他服从党组织的安排到上海从事与党中央的情报传送工作。1937年,李白化名李霞到达上海,1938年,在李白的努力下,他搭建了第一个秘密电台。从此,上海和延安之间,建立起来一座稳固而安全的通信桥梁。由于李白一个人在上海潜伏目标太大,同时为了协助掩护李白,于是党组织派遣青年女共产党员裘兰芬到达上海掩护李白工作,并伪装成李白的妻子。裘兰芬在协助李白工作的同时,更是亲手照料李白的生活。就像我们看电视剧里的情节,白天两人在一起朝夕相处,一起工作。到了晚上,裘兰芬睡在床上,李白睡在地上。不久一朵爱情之花在上海这座充满危险的环境下盛开,李白在和裘兰芬相处了一年后,他们相爱了。因为害怕影响革命工作,李白和裘兰芬只能强压爱意,向中央党组织申请结婚。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于1940年批准他们结为革命伴侣。很快,他们便有了一个孩子,取名为李焕胜。

好景不长,潜伏工作永远充满着未知和危险。1942年的时候,李白夫妇转移到新的住址。此时上海正风雨飘摇,日军进展租界,然后大肆搜捕共产党人。但是通信工作不能停止,为了防止日军侦测到电台信号,李白将电台的功率从75瓦调至15瓦。但是狡诈的日军仍然检测了出来,跟着信号顺藤摸瓜来到了李白的住所。那时一个深夜,李白正在二楼发电报,裘兰芬突然听到有嘈杂的声音由远到近,她立刻掀开窗帘,看见日本士兵正在翻越围墙准备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裘兰芬巡视下楼通知李白。李白迅速结束自己的任务,许是预见到将来的不幸,他最后连发三遍再见,向远方的战友传达这个电台面临被发现的风险。紧接着,李白运用熟练的电台技术,将电台拆散,然后把零件藏在一块地板下面。刚刚藏好,敌人就冲进房屋,他们翻箱倒柜,想缴获电台。结果翻来覆去楼上楼下都逛了也没有踪迹。正当日军焦躁不安时,一个块头大的日兵踩塌了一块地板,露出了李白藏的零件。日军捧着一大堆零件质问李白,像疯狗一样咬住李白不放。李白从容地说;“我是才搬到这里的,对这里还不熟悉,这些东西我没有讲过。”可是长期发电报的人手上因为磨出了茧子,就像学生长期写字食指会长茧子一样。狡猾的日本人一把抓住李白的手,冷笑道“你是惯手了”。随即将李白押到司令部。为了让李白和裘兰芬说出秘密,日本人特地将两人分开审讯。鞭挞、电击……一套下来,李白身上没有一处好的地方。即使如此,李白夫妇也没有吐露党的秘密,一个月后,日本人不得不放了裘兰芬。1943年,经过党组织的营救,李白终于从日本司令部里放了出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是解放战争,李白夫妇在上海以职员的身份作为掩护,继续潜伏工作。为了掩盖踪迹,李白几乎将电台的功率调到最小,但是这样的话,李白在上海将电波传到距离1000多公里的延安时,电波已经微弱到接近消失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白反复实验、摸索,终于让他摸索出来规律。原来只要在夜晚零点到凌晨四点的时候,空中干扰较少电波最清晰。于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李白就开始工作了,他悄悄安装好电台,零点一到,就将准备好的情报发到延安。1948年,已经到了解放战争最紧要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封锁 消息,采用很多方法如分区停电、暗中探测电波等方法展开斗争。李白也越发谨慎。可是百密一疏,就在1948年的除夕夜,李白正在发一份十分重要的情报,结果敌人突然包围了他的`住处,李白将电台拆除并紧急处理后准备逃跑,但是这次国民党反动派说有备而来,李白不幸被捕。国民党反动派把李白押送到刑讯室里,连续30多个小时开始了对李白的严刑逼问。为了摧毁李白的意志,他们用钳子扒光李白的指甲,然后往他身上泼辣椒水。李白数次昏死过去,即便如此,李白也不肯吐露一个字。到了5月7日,特务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坚不吐实,处以极刑”将李白秘密杀害。这一天,李白才39岁,离上海解放只有20天。临死前给妻子的信中写道“今后我能回来更好,如果不能回来,你们和全国人民一样,都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上海解放后,陈毅同志下令组建了专业的专案小组,最终在浦东挖出了李白的尸体。将其安葬后,中央抓住了主持破坏李白电台的叶丹秋,在上海市人民的审判下,叶丹秋被处以死刑,且立刻执行。正如陈毅的话:“血债要用血来还!”

正如邓颖超所说:“正如大家所熟悉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 的原型李白同志,为了党的利益,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些同志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李白用一生践行了他的座右铭“电台重于生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有的人活着,却相当于死了,而有些人死了,却永远活着。李白同志虽然已经不在,但是他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009年李白同志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本文关键词: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以什么为原型,《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故事,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原型是谁,《永不消失的电波》以谁为原型?,《永不消逝的电波》,以什么为原型?。这就是关于《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李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