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淘宝百科

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行百里路者半九十的典故)

时间:2023-02-23 11:01:54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关于行百里路者半九十这个问题的知识,还有对于行百里路者半九十的典故也是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让我来为大家分享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行百步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

全文(节选)如下: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今大王皆有骄色,以臣之愚观之,天下之事,依世主之心,非楚受兵,必秦也。何以知其然也?

秦人援魏以拒楚,楚人援韩以拒秦,四国之兵敌,而未能复战也。齐、宋在绳墨之外以为权,故曰先得齐、宋者伐秦。

秦先得齐、宋,则韩氏铄;韩氏铄,则楚孤而受兵也。楚先得齐,则魏氏铄;魏氏铄,则秦孤而受兵矣。若随此计而行之,则两国者必为天下笑矣。

译文如下:

《诗经》上说:‘走一百里路,即使走了九十里还只是一半。’着重指出走最后一段道路是十分艰难的。如今大王常常有骄傲的情绪,臣曾经留心观察,方今天下之事,根据诸侯的心意,不是联合对付楚国,就是并力收拾秦国。何以见得?

秦人援魏抗楚,楚人援韩抗秦,只因势均力敌,正处在相恃不下的局面。而宋、齐两国置身四国之外,就显得举足轻重。

因此可以断言秦、楚两国谁先争取到宋、齐,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秦国如果争得两家外援,就能遏制削弱韩国;韩国受到遏制,那么楚国便孤立无援而遭到打击;假如楚国先得到齐国的援助,魏国就会衰败,魏国衰败之后,秦国就会陷入孤立,饱受战祸。

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的话,那么秦、楚两国必然有一方遭受败亡之辱。

扩展资料:

《谓秦王》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之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更高,影响更大的著作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百里者半九十

2“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出自何处?

人们常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一百里的路走了九十里后,也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的路程。比喻越接近成功,越不能松懈,反而要更为警惕,坚持到底,才能争取最后的胜利。那么,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呢?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这句话的来历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

相传,秦王赢政实行了“远交近攻”的“连横”政策,加之秦国几代积累的强大实力和得天独厚的有利地形。几年下来,六国之中有的被消灭,没有灭亡的其实力也被大大削弱,秦王赢政统一中国的大局已定。此时,秦王赢政逐渐懈怠下来,把政事交给相国处理,自己却在宫中寻欢作乐,贪图享受起来。一天,有一个耄耋老人,从百里远处赶到京城咸阳,他让待卫通报一定要进宫面见秦王。赢政觉得蹊跷,便亲自接见了老人。

进宫后,赢政问道:“老人家,你这么大年龄,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路上一定很辛苦吧!”老人回答说:“是啊!我从家乡出发,赶了十天,走了九十里的路程,又赶了十天,才走完了最后的十里路,好不容易才赶到京城。”

赢政听后笑道:“老人家,你算错了吧?起先十天就走了九十里路,后来的十里路怎么能走了十天呢?”老人回答说:“走头十天时,我一心赶路,精力充沛。但走了九十里以后,一方面实在觉得很累,另一方面也觉得没有多少路了,所以就放松下来,那剩下的十里路,似乎越走越长,每走一步都要使出许多力气,一直走了十天,才到了咸阳。这样一算,前面的九十里路,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赢政点点头,又问:“老人家赶了那么远的路,如此辛苦地来见我,一定有什么重要的话想对我说吧?”

老人回答说:“我就是想把这走路的道理禀告大王。如今,我们秦国统一的大业眼看就要完成,但老臣觉得这就像我要走一百里路而已经走了九十里一样,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看作事业的一半,还有一半需要更大的努力去完成。如果现在放松下来,那以后的一半路就会特别难走,甚至会半途而废,走不到终点!”

秦王赢政听后很受震动,谢过老人忠告,从此再也不敢松懈,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统一六国的大业上去,最终完成了一统中国的大业。

“行百里者半九十”也表示“末路之难”,形容最后一段路程的艰难,激励人们做事时要一鼓作气,切不可半途而废,以免功败垂成。“行百里者半九十”是对成功者的劝勉与赞赏,有时也是对失败者的感慨与叹息。

3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

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意思:一百里的路程,尽管已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就越感到困难,常用来劝勉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行百里者半九十”,提醒人们时刻牢记目标尚未达成,绝不可放慢脚步,也不能低估困难;相反,越是接近成功,就越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例句

1、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无论何事,最后一步所承载的分量往往要比之前所走过的九十九步都要多得多。

2、行百里者半九十,杨帆这时候心里突然又冷静了,长途跋涉辛苦了这么久,还杀了一家无辜的村民今天才走到这里,可不能再出什么意外了。

3、最多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给我修炼了,得抓紧,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个穴位没修出,就算筑基失败,也就没有可能修炼下面的功法了!加油!

4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整句诗是什么?

亏功一篑,未成丘山。凿井九阶,不次水泽。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汔济濡其尾。故曰时乎,时不再来。终终始始,是谓君子。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原文的意思是:能走完百里路程的人,比走完九十里路程的人少了一半。

后人将“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改为“行百里者半九十”,去掉一个“于”字,意思就又可以理解为: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开始一半而已。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

扩展资料:

关于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事例: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 ***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讲到“今后几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行百里者半于九十。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 的发明家贝尔只不过是在物理实验中把一个旋钮多旋了几圈,一个改变世界的发明就这样诞生了。而在这之前爱迪生及许多科学家都认为 *** 不可行而放弃了实验。

辨析:成语意思可以从字面来理解,“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思是行百里路,走了九十里,也只是走了一半;深层含义是说,干事情越接近完成时越艰难、越关键。

很多人开始的时候总是雄心壮志,宏图远大,可是随着时间的进行,慢慢的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毅力,没有了决心。到最后草草了事。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百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