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运动综合

马里与布基纳法索(法国“下车”?非洲为何成大国新弈场)

时间:2023-01-14 13:00:38

马里与布基纳法索(法国“下车”?非洲为何成大国新弈场)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新华社记者高静/图)

近日,联合国与非盟等组织宣布,成立萨赫勒地区安全与发展问题独立高级别小组,以有效评估该地区局势,并推动国际社会应对该地区面临的复杂挑战。

一个多月前,巴黎时间2022年8月15日下午1时,法国驻扎在马里的“新月形沙丘”行动最后一支部队离开。

而就在法国完成撤军当天,马里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长阿卜杜拉耶·迪奥普致信联合国安理会,指责法国向马里当地的恐怖组织“提供支持”,并要求召开紧急会议,以终止法国的“侵略行为”。路透社称,这封信函似乎意味着,近年来马里与法国愈发紧张的关系已经降至一个新低点。

2014年,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正式启动“新月形沙丘”行动,数千名军人携带重型装备浩浩荡荡进入萨赫勒地区。在高峰时期,该行动一度在此部署了5100名人员。

如今8年过去,“新月形沙丘”行动彻底宣告结束,局面却变得讽刺。

2022年2月,当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宣布从马里撤军时,法国的形象早已从“救世主”沦为“入侵者”,马里军政府指责巴黎是万恶之源。马里首都巴马科的街头,时常出现反法示威,甚至有人高举俄罗斯国旗,要求“赶走法国,引入俄罗斯”。

法国《世界报》网站7月26日报道称,法国被迫从马里撤军,但俄罗斯与马里的感情则快速升温,俄非关系处于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拜登政府高调推出新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加速构建21世纪美国与非洲新关系。

当下,非洲再次成为大国弈的竞技场。

越反越恐

2012年,马里发生政变。在马里政府请求下,2013年1月,法国发起“薮猫行动”,成功帮助马里收复失地,恢复国土完整。

“薮猫行动”轻易告捷,似乎给予法国极大信心。

2014年8月,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正式发起“新月形沙丘”行动,出兵萨赫勒地区,与马里、布基纳法索、乍得、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协同打击恐怖组织,扫清恐怖主义威胁。

萨赫勒地区地处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和中部苏丹草原之间,横跨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等10个国家。“萨赫勒”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边缘”,但这块“边缘”之地日渐成了反恐前沿阵地。

相较于“薮猫行动”的速战速决,“新月形沙丘”行动却将法国拖入一场拉锯战,进退两难。尽管法军接连击毙“基地”组织头目,但这些战果与清除萨赫勒地区恐怖主义的目标相差甚远,法国的投入和损失也难成正比。

8年来,法国在萨赫勒地区驻军最多时超过5000人,累计投入数十亿欧元,却收效甚微。

据美国国防部非洲战略研究中心评估报告显示,2021年,与萨赫勒地区极端组织有关的暴力事件从1180起增加到2005起,增加了70%,创下暴力袭击数量新纪录。

而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下,马里民众的不满与日俱增。马里多地相继爆发反法游行,甚至有人点燃法国国旗,高呼“打倒法国”等口号。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等国,都发起反法抗议。

与此同时,法国和马里的关系彻底走向破裂。

2020年8月,马里发生军人政变,由哗变军人成立的全国人民救赎委员会随后组建过渡政府,但法国并不支持。2022年1月28日,法国外长勒德里昂称马里过渡政府“非法”,此举引发马里极度不满,宣布驱逐法国驻马里大使。法国政府则针锋相对,宣布召回本国大使。

长达8年的“新月形沙丘”行动最终以法国撤军草草收尾。马克龙表示,马里当局的态度迫使法国撤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李伟认为,“单纯的军事反恐不能够解决当前非洲所面临的恐怖威胁。”海牙国际反恐中心高级研究员科尔曼亦对BBC指出,“以安全为重点的反恐方法适得其反,因为这永远无法解决促使许多年轻马里人加入极端主义团体的根本问题。”

败走马里

2022年2月17日,法国正式宣布从马里撤军。当记者问及法国在马里的行动是否已经失败时,马克龙矢口否认——“我完全不接受(失败)这种说法。”在他看来,撤军马里只是意味着“这一军事行动的‘心脏’将不再位于马里,而是尼日尔”。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2022年2月指出,法军直至今日也未能摧毁极端组织在马里中部和北部的分支机构,恐怖主义活动的扩散反而造成更大的安全威胁。

打着反恐旗号远赴萨赫勒地区作战,法国所图不仅是西非,更有着深层的战略考虑。

然而,无论是基于反恐成果还是法国所谋求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撤军并不意味着“失败”的说辞,都很难取信于人。

尽管“新月形沙丘”行动宣告破产,但法国并不甘心放弃借反恐维护自己在非洲的影响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所研究员余文胜分析,法国从马里撤军只是其在非洲军事部署的调整,法国不可能完全撤离西非,也不会放弃其在非洲的影响力。法军完全撤出马里后,仍有2500名法方士兵留在萨赫勒地区。

不少法国媒体评论称,抛开军事和安全层面的考量,马克龙政府的抽身决定,主要是对法国形象受损的一种补救。

7月25日,马克龙连任总统后首次开启非洲行,到访喀麦隆、贝宁和几内亚比绍三国,这是他在新任期内首次访问欧洲之外的地区。法国官方称,马克龙此访旨在继续“致力于重建法国与非洲大陆的关系”。8月25日,马克龙二次出访非洲,试图修复与阿尔及利亚的关系。

大国角力

2022年8月9日,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西方和俄罗斯在非洲大陆加剧影响力竞争》的文章指出,“正当非洲遭遇全球能源和粮食危机之时,它变成一个特别受宠爱的大陆。”

近几个月,非洲大陆异常热闹,联合国五常中三国前后脚到访,积极与非洲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有分析称,俄、美、欧三方齐聚非洲大陆,凸显“对非洲大陆的影响力争夺战”正在愈演愈烈。

美媒在报道中称,俄罗斯素来与非洲国家“交往密切”。冷战期间,苏联就开始支持非洲国家反对欧洲殖民列强的独立运动。迄今为止,俄罗斯仍是非洲各国政府最大的武器出口国。

2022年8月19日,马里国防部长萨迪奥·卡马拉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高调表态,“与俄罗斯合作,我们在几个月内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其时,马里刚从俄罗斯接收了数架军用飞机和直升机。

美联社称,俄罗斯正努力打破西方对俄实施的外交孤立和制裁,扩大在非洲的影响。

相比之下,美国则对非洲关注不足。《卫报》指出,布林肯对非洲大陆新的外交努力的背后,是美国近几年来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不感兴趣”的外交姿态。

俄罗斯与非洲国家密切交往,美国并不愿意看到这一幕。据《华盛顿邮报》报道,7月2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迈克尔·兰利呼吁对抗“俄罗斯在非洲大陆的活动”。

而早在4月,美国众议院通过《打击俄罗斯在非洲恶意活动法案》,以对抗俄罗斯在非洲的活动。有报道指出,该法案被视为“惩罚未在乌克兰问题上跟随美国的非洲国家的工具”。

8月8日,布林肯与南非外长娜莱迪·潘多尔举行会晤,并发布《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美国政府把这项倡议称为“促进美非共同繁荣的方式”,但不少专家认为,美国的所谓对非新战略,并没有将非洲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作为根本考量。

南非约堡大学非中研究中心主任大卫·蒙耶在南非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该战略将非洲当作大国竞争的棋子,而非真心推进非洲利益。

而远在非洲大陆之外,俄美角力的暗潮仍在汹涌,两国几乎同步宣布将与非洲举办峰会。白宫网站公布拜登的发言称:“我期待2022年12月13日至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上,接待非洲国家的元首。”普京同样对2023年俄非峰会寄予厚望,希望可以借此加强俄非友好关系。

非洲何去何从

8月7日,就在法国正式完成撤军前几天,马里东北部一处军营遭恐怖分子袭击,42名士兵死亡,22名士兵受伤,37名恐怖分子被打死。

这次袭击事件是马里恐袭风险愈发高企的一个缩影。仅仅2022年上半年,马里死于冲突的人就已接近2700人,比2021年全年总数增加了几乎40%。

尽管“新月形沙丘”行动难言成功,但法国中途下车,让本就恐怖袭击不断的马里雪上加霜。《解放军报》评论指出,以法国为首的多个国家撤军,客观上给马里带来一定的安全真空,恐怖势力或借此机会增加活动频率。

放眼整个萨赫勒地区,恐怖势力同样猖獗。在尼日尔,2022年冲突造成的死亡人数很可能超过1000人。在布基纳法索,上半年已有约2100人被打死。

与此同时,“新月形沙丘”行动反恐梦碎,恐怖组织或将因此受到“鼓舞”,萨赫勒地区未来安全局势或更加严峻。

更为关键的是,当非洲成为大国弈的新焦点,其和平前景不容乐观。

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吴敏文教授指出,美国的非洲战略具有浓厚的“大国竞争”意味和冷战思维色彩。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张永蓬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美国对非洲在外交战略上的核心诉求,是让非洲国家在国际安全、国际格局、大国竞争的层面上选边站,将非洲塑造成为美国和西方的战略伙伴。他担心,美国正试图把新冷战带到非洲,对国际形势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中国家的和平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当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再次展开新一轮的弈,深处角力漩涡的非洲国家能否继续保持不选边站队,前景未卜。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王航

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