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马兰现状(马兰韩再芬)

时间:2022-03-29 23:56:51

状态(马兰韩再芬)浙江日报2021-05-27 16:54:08

开场白:在百年不平凡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 *** 人艰苦奋斗、孜孜不倦,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英雄和先进典型,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了中国 *** 人的精神谱系,为党的建设和壮大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浙江大学开设“中国 *** 精神谱系中的浙江大学人”专栏,充分发挥学校红色资源优势,教育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延续优良传统,坚定加速引领世界一流大学的信心,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百年致敬。今天,我们将听林俊德的故事。

他于196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

他在大漠戈壁扎根了52年。

参加了中国所有的核试验任务。

他处于癌症晚期,

以非凡的毅力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被评为全军英雄模范,

入选“最美奋斗者”。

他就是浙江大学的校友林俊德院士。

01赤脚去浙大

1955年,17岁的林俊德走出福建永春的大山,“赤脚”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上学的路费是信用社贷款,学校补贴。

因为家里真的很穷,他大学五年没回过一次家,大学的费用全靠 *** 助学金。他在学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希望有一天能报答那些帮助过他的人。

1958年,大三的林俊德和他的同学张文斌被分配去攻克开发液压马达的难题。两个从未见过液压马达的人,仅凭一张前苏联液压马达的原理图,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反复研究掌握了工作原理,三周后成功制造出一台液压马达。

后来,为了油马达的成功运行,他们致力于液压试验台的设计和制造。在贫困的基础上,出现了浙大之一个液压试验台。当油马达在试验台上成功运转时,林俊德和张文斌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1960年9月,林俊德从浙江大学一毕业,就被选进了国防科委下属的一个研究所。

一个不怕苦,一个不怕死。

1963年,刚从哈尔滨军工进修归来的林俊德接到组织通知,被任命为“核试验冲击波力学测量仪研制组组长”。

“做惊天动地的事,匿名。”在核试验基地,林俊德领导一个小组开发了一种压力记录器,用于测量核爆炸的冲击波。在没有实验设备和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林俊德利用齿轮和发条传动作为动力,设计了一种钟式压力自记仪。他用简单的 *** 和创新的思维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样的自记仪在中国历次核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俊德院士(左一)和他的同事在核试验基地合影。

他是一个“工作狂”,他对压力记录仪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这是他对核试爆数据采集的责任。后来,林俊德的学生说,为了获得之一手资料,他常年跑在实验的之一线。对于所有重要的实验,他都亲临现场,拍摄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这是他的职业需要和习惯。林俊德用确凿的数据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之一颗 *** 爆炸成功。

核试验成功后,林俊德放弃复员回到南京。从中国之一颗 *** 爆炸到中国最后一次地下核试验,林俊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我这辈子只做过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足。”

林俊德院士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个小时还在继续工作。

2012年5月4日,经过多年的忘我工作和积劳成疾,林俊德被诊断为“晚期胆管癌”。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了手术和化疗。即使病情突然恶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他也力劝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不怕苦,不怕死。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最后,他放弃了手术,争分夺秒地努力工作,舍命整理重要的科研资料。

03马兰精神代代相传

“单鑫照耀大漠,血与汗难写。”在他生命的最后,林俊德一再告诉他的妻子在他死后将他葬在马兰。有他无悔的青春和挚爱的事业,也有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马兰人”。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激励和推动伟大的事业。马兰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俊德等一代代马兰人用心血和汗水铸造共和国核盾牌的精神动力。如今,一代又一代的浙大人也被鼓励将自身发展与祖国、人民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相结合,努力为祖国的发展和改革贡献力量。

浙江大学马兰工作室师生合影

近年来,林俊德院士所在的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深入学习贯彻Xi·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挖掘马兰精神和浙大红色历史的丰富内涵,成立马兰工作室,在全国范围内成立“马兰精神联合研究中心”。

通过马兰精神宣讲团、剧组、工作室学生工作坊等多元化、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以全军故事为榜样,以林俊德校友为原点,重点讲述浙江大学马兰人扎根新疆马兰戈壁作为国家核盾牌的故事,让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时代越来越闪耀光芒。

素描林俊德剧照

陆海陆空天地,为国铸重器。机械工程学院扎根大地,顶天立地,重大原创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杨华勇院士引领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突破,支撑中国盾构装备迈向世界强国;谭院士引领高端龙门加工中心数字化技术突破,引领中国高端数控加工中心创新设计;英林教授率先攻克了飞机装配领域的多项技术难题,创造了飞机数字化装配成套工艺装备,为我国10个重点飞机型号研制和批量生产提供了跨代技术和装备支撑。杨灿军教授领衔的深海电能与信息远距离高速传输与连接控制技术取得突破。

(原题为《国士无双!他参加过我们国家所有的核试验,一辈子隐姓埋名!》.编辑张中闻)

浙江大学 核试验 中国 精神 马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