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米崎真理(三岁看大是真理吗?)

时间:2022-04-05 18:44:08

米崎真理(三岁看大是真理吗?)

民间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相信很多人都听过。

意思是在一个孩子三岁的时候,父母就能根据其言行、心理判断出他(她)的性格,到七岁,就大致可以看出这人一生的发展方向。

时至今日,这句流传了千年的前人古训还灵不灵?

来看部纪录片---《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是日本演员大竹忍1992年开始拍摄的一部真人纪实片(至今仍在继续)。

节目挑选了13个来自不同环境、不同家庭的小孩,每七年作一次回访,观察他们各自随着年龄、经历、成长,不同的变化和现状。

01

1992年,七岁的直树和父母还住在一栋跟他年龄差不多大的公寓楼里。

直树的父母都是公司职员,他当时的理想是当一名钓鱼选手。

七年之后,14岁的直树开始上补习班,原因是他听说大学生活很轻松,可以天天玩。

所以他的理想又从之前的钓鱼选手变成了考大学,想等毕业之后去做一名既能挣钱又能帮助别人的检察官。

随着考试难度增加,直树的检察官梦最终没能实现,无奈之下,21岁的他只好去了一家连锁咖啡店做店员。

一晃七年,28岁的直树已经成为所在咖啡店的店长,经过一路的岁月洗礼,直树终于甩掉了之前那些人云亦云的理想,自信满满地规划好了未来十年的目标。

相较于直树,稻农出生的健太7岁时的梦想更接地气:接父母的班,继续当稻农。

为啥?

因为“民以食为天”。

没有粮食就没有饭,没有饭,就算有工作也会饿死。

你看,刚刚7岁的健太把这个人生哲理理解得多透彻。

到了14岁,少年老成的健太脸上开始有了愁容,他打心底不想继承那片一望无际的稻田,但是作为家中长子,他又没有其他能力养活一大家人。

尽管如此,高中毕业后,健太还是没有回家继承土地,而是在当地找了份工作,一边打工,一边帮父母种地。

说到目前的生活,21岁的健太犹豫再三,才挣扎着说了句:想满意很难的。

2011年,日本东部地区同时遭遇了海啸和地震,健太所在的工厂,也因此接到比平时多得多的订单。

对此,健太并没有表现得多开心,一方面,他确实因灾后重建而受益,另一方面,他又为帮不上太多的忙而感到不安。

和所有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一样,健太的父母始终没放弃自家那片稻田,只不过,同样面积的稻子,他们现在每年的收入却只有健太小时候的一半。

而且,随着村子里的年轻人们纷纷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对这片世代耕种的土地,显然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28岁的健太很纠结,作为农民的儿子,他跟父辈一样,对生养他的这片土地有着天然的不舍,但与此同时,他又为摆脱不了这种困境而焦虑不已。

再来看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

出生于东京的贵子,七岁开始,课余时间就已经被各种补习班填满,游泳、钢琴、书法、剑道,筋疲力尽的贵子彼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还有一个我”,来帮忙学习、上补习班,让真正的自己有时间好好玩玩。

之后的两个7年,贵子经历了高中和大学两次考试,但两次就读的学校,都是父母替她选的。

直到大学毕业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航空公司,21岁的贵子才首次体会到了自主选择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之后7年,升职加薪、公司破产、重组、再升职,等等一系列职场考验,让曾经上补习班上到崩溃的贵子,顺理成章成长为公司中流砥柱。

02

以上三个案例,其实分别能代表三个阶层:工薪、农民、精英(勉强算吧)。

比如直树,他的例子在生活中最常见。

父母都是普通打工者,因为工作、性格、自身能力等原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疏于引导、管教,导致孩子在成长路上缺乏目标和方向,只能一直随波逐流。

长大进入社会后,这些人有的会在工作中逐渐找到价值和自信,从而拓宽思路一门深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一番作为。

之外的更多人,则会因为眼界、思维的局限性,终其一生,都在按部就班的生活泥沼中挣扎。

然后是健太。

健太是所有被访者里活得最拧巴的一个。

家里世代都是农民,从小到大,只会埋头干活的父母和周边环境灌输给健太的唯一信息就是,“你将是下一代农民”。

基于此,健太才会在7岁时一脸可爱的说:将来最大的愿望,是跟父母老婆住在一起。

第二个七年,过早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健太也有过短暂的叛逆期,但因为无法推卸的“长子”身份,让他很快打消了逃避的念头。

之后,随着年龄和经历,健太在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和家人正在被这个时代抛弃同时,却又因为环境、能力等各种原因,只能继续拧巴地活着。

健太的境遇正好印证了美国经济学家穆来纳森的一句话: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原因不在于不够努力,而是稀缺心态。

啥叫稀缺心态?

就比如你越缺钱,就越在意钱,你的判断力和认知力就会因为过于关注眼前而大大降低,导致没有多余精力来考虑长远发展。

还有贵子。

贵子的经历很多90、00后可能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从上学开始,这些孩子每天要面对的都是各种永远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

至于将来该考哪个高中、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做什么职业,在娃还没有自主意识的时候,父母们已经通通安排好了。

概括起来,这类父母大致有几个共同点:高学历、高职位、有见识、有格局、有资源。

他们这样忙忙碌碌的结果就是,除了极个别个例,大部分孩子最后都还是能如父母所愿,拥有不错的职业和社会地位。

03

除此,这部纪录片还有一个值得分享的点,幸福感。

看完节目中的所有被访者,你会发现更容易获得幸福感的,既不是劳碌奔波的底层劳动力,也不是丰衣足食的高层精英,而是各方面都相对稳定的普通工薪阶层。

比如农村青年健太,正值壮年,生存、发展等各种压力,让他体会不到幸福感,都很好理解。

但事业有成的贵子,却同样不知幸福滋味。

贵子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身为公司高层,她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被人关注,稍有不慎,哪怕一句话,一个错误的表达,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利益甚至股价。

终日如履薄冰的贵子,平常就只能通过跑步或跳舞的方式来给自己解压。

长此以往,没崩溃就不错了,哪来的幸福感?

PS:类似贵子这样的例子节目中其实还有不少。

与此对应的,是一直在咖啡店工作的直树,反而对自己的生活、工作都相当满意。

在直树前21年的人生中,他其实一直不知道自己要啥,想做啥,直到入咖啡店工作之后,他才从中慢慢找到了乐趣和未来目标。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树在自己喜欢的行业坚持了七年之后,终于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

所以,究竟什么才是幸福感?

对生活足够自信、笃定的同时,还能在其中体会到美好,就是幸福感。

最后再回到开篇那个话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靠不靠谱?

答案是,不一定。

从节目中所有被访者来看,大多数人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梦想,比如小时候最想成为的是父母(职业等各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阶段的梦想会随着环境等因素而起伏变化,到大学,三观形成之后,对未来的判断和思考,又会有所不同。

记得朱德庸曾说过: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最丰富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

2020,刚好是这群受访者们的又一个七年,让我们共同期待他们35岁时的精彩人生!

贵子 父母 都是 补习班 幸福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