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病理学园地(动脉粥样硬化,究竟有多可怕?)

时间:2022-04-06 07:34:26

病理学园地(动脉粥样硬化,究竟有多可怕?)

作者:陆剑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尹慧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普博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逐渐走入我们的视线。

人们常说的“富贵病”是指以糖脂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代谢疾病,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其中一种——动脉粥样硬化。

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实是属于动脉硬化的一种,这种心血管系统中常见的“富贵病”通常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在一些青、壮年中也会出现。

动脉粥样硬化究竟是什么

其实,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脂质、胆固醇、钙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斑块在血管内形成而引起的慢性炎症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的过程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内膜增生和脂纹形成;2)纤维化斑块;3)不稳定斑块;4)斑块破裂产生血栓,从而阻塞血管,影响供血。

由于前期的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当产生的凝块严重阻塞或者完全阻塞血管时,就会诱发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颈动脉疾病以及外周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了会怎样?

我们知道,动脉遍布人体各处,所以人体不同部位的动脉都会有发病的可能。当然,这其中也有重点部位,即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地方,比如: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

那么,动脉粥样硬化了会带来哪些可能危害?

可能一:动脉瘤

由于粥样斑块破坏了正常的血管壁,导致血管壁承受压力改变,被压迫的一边血管壁变薄,血管同时也因为拥堵鼓起一个包,好像随时都会炸开一样,很有可能形成动脉瘤。

左:正常腹主动脉;右:膨胀瘤状腹主动脉(图片来源:羊城晚报)

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肿胀疾病,在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形成。

不过,发生动脉瘤最常见并且最麻烦的部位,则是在脑动脉,主动脉,以及把心脏泵出的血液带往身体其他部分去的大动脉。

箭头所指心室动脉瘤,位于非常薄的室壁上(图片来源:病理学园地)

可能二: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已经成为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因为冠状动脉是为我们的心肌供血的,一旦出现狭窄或者堵塞就会导致心肌缺血,短暂的心肌缺血可能引起心绞痛,而严重的供血中断就会导致心肌梗死,诱发死亡。

粥瘤的黄褐色斑块使得冠状动脉明显狭窄,并且血栓完全阻塞了管腔(图片来源:病理学园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在冠状动脉上形成斑块,常伴发冠状动脉痉挛,痉挛可使原有的管腔狭窄程度加剧,甚至导致供血的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脏病变,并可成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可能三:主动脉夹层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压被堵塞,被堵塞血液因为流动就会把动脉壁内层撕破,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在压力作用下冲进主动脉壁向外扩展,这样就形成了主动脉夹层。

原有的主动脉腔称为真腔,而主动脉中层裂开所形成的腔为假腔,真假腔之间有一个或数个破口相通(图片来源:美敦力健康关爱中心慢性知识库)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十分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由于进程非常快,多数患者在3天内就会因血管破裂而死亡,也因此,它成为患者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当然,不只是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妊娠、遗传因素(马凡综合症)、主动脉壁中层病变、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外伤等,都是主动脉夹层的危险因素。

其他可能

除了以上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还有可能引发颈动脉疾病,由于影响了对大脑的供血,导致中风。

而其引发的外周血管疾病则更容易被忽视,主要影响下肢,引起行走的不适或疼痛。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与治疗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异常的胆固醇水平、吸烟、糖尿病、肥胖等。

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相关的风险因素,预防或者延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戒烟,合理的运动以及均衡饮食。

此外,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或者严重血管病变,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搭桥(CABG)以及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

研究也证明,血流动力学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并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

近期也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白细胞的突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这首次揭示了年龄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此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现:低密度脂蛋白(LDL)表面的磷脂氧化产物中存在一类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新型代谢物,这似乎与传统认为LDL的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观点有些冲突,但也可能是机体的代偿性反应。

参考文献:

1.Otsuka, F., Yasuda, S., Noguchi, T., and Ishibashi-Ueda, H. (2016) Patholog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 Cardiovascular diagnosis and therapy 6, 396-408

2.McGill, H. C., McMahan, A., and Gidding, S. S. (2008) Preventing heart disease in the 21st century implications of the pathobi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atherosclerosis in youth (PDAY) study. Circulation 117, 1216-1227

3.Wang, L., Luo, J. Y., Li, B. C., Tian, X. Y., Chen, L. J., Huang, Y. H., Liu, J., Deng, D., Lau, C. W., Wan, S., Ai, D., Mak, K. L. K., Tong, K. K., Kwan, K. M., Wang, N. P., Chiu, J. J., Zhu, Y., and Huang, Y. (2016) Integrin-YAP/TAZ-JNK cascade mediates atheroprotective effect of unidirectional shear flow. Nature 540, 579-582

4.Fuster, J. J., MacLauchlan, S., Zuriaga, M. A., Polackal, M. N., Ostriker, A. C., Chakraborty, R., Wu, C. L., Sano, S., Muralidharan, S., Rius, C., Vuong, J., Jacob, S., Muralidhar, V., Robertson, A. A., Cooper, M. A., Andres, V., Hirschi, K. K., Martin, K. A., and Walsh, K. (2017) Clonal hematopoiesis associated with TET2 deficiency accelerates atherosclerosis development in mice. Science 355, 842-847

5.Lu, J., Guo, S., Xue, X., Chen, Q., Ge, J., Zhuo, Y., Zhong, H., Chen, B., Zhao, M., Han, W., Suzuki, T., Zhu, M., Xia, L., Schneider, C., Blackwell, T. S., Porter, N. A., Zheng, L., Tsimikas, S., and Yin, H. (2017)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Series of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tive Phospholipid Oxidation Products Containing Cyclopentenone Moiety in vitro and in vivo: Implication in Atherosclerosi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in press).

动脉 硬化 主动脉 粥样 冠状动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