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美文分享

热文:网购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

时间:2022-04-01 12:04:03

近日网购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登录上了百度热搜,受到广大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关于目前的网购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相信小伙伴们都是想要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吧,小编也是在网上进行了一些整理,收集到了一些与网购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相关的文章,那么下面就来分享给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吧。(以下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

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

双11购物节已经开始,不少消费者已经开启买买买模式,然而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屡禁不止,实在是给人添堵。

所谓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或搜索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用户权益受损的现象。通常是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要贵,或搜索到的结果比新用户要少。

据国内媒体报道,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注册至今12年、经常使用、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普通账号,价格贵了25块钱。

仔细对比才发现,原来普通账号页面多出来一张“满69减25”的优惠券。韩女士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数据“杀熟”。

面对质疑,该电商客服答复称“新用户,系统会根据账号信息,自动发送优惠券,不是每一个账号都能收到”。

实际上,不只是网购商品,酒店预订、机票销售等领域均存此类现象。

随着技术的发展,要想精准锁定消费者,对于大数据来说太容易了。据专家介绍,近来大数据“杀熟”也出现了不少变种。比如:

根据你的地理位置定价:如果你附近的商场少,大数据就会认为你买东西不方便,然后给你看到的商品加价。

根据你的消费记录定价:如果你买过的东西价格普遍较高,大数据就认为你“不差钱”,然后给你加价。

根据你的搜索频率定价:如果一件商品你在短时间内搜索过多次,大数据就会认为你急需这件商品,然后给你加价。

还有就是控制商品的可见性,直接把价格低的商品屏蔽掉,逼你买贵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与算法斗智斗勇来进行“反杀熟”呢?专家表示,改变自己的部分行为或许能一时骗过大数据,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你周围的人群并未改变,大数据能够通过你朋友的朋友的用户行为,来推测出你的消费偏好,这就是“社会网络分析算法”。

在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上,消费者无疑是鱼肉。然而,技术是中性的,需要严厉打击的是技术背后个别奸商的贪欲。

网购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

据央视网快看报道,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不小心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普通账号,价格贵了25块钱。

韩女士仔细对比发现,原来普通账号页面多出来一张“满69减25”的优惠券。韩女士认为自己遇到了大数据“杀熟”。

面对质疑,该电商客服答复称“新用户,系统会根据账号信息,自动发送优惠券,不是每一个账号都能收到”。

韩女士表示,如果电商平台直接告诉自己“满69减25”的优惠券是一个新客优惠券专属的,或者是给不常用的人,自己是认可的。但现在是情况是这张优惠券什么说明都没有,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有更优惠的选择。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明显差别化来对待消费者,本质就是涉嫌大数据“杀熟”。

你被大数据“杀熟”过吗?

“同一家酒店,不同账户价格不一样”“经常点的外卖,时间长了价格都上去了”……你被大数据“杀熟”过吗?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禁止“在线旅游经营者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这是我国首部关于禁止大数据“杀熟”的行业规定,引发了不少关注。

大数据“杀熟” 已持续多年

10月20日,浙江省消保委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点名了美团、飞猪等平台网络住宿退订难、大数据“杀熟”价格区别对待、实际入住与宣传不符等问题。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

“通过某网上平台要定厦门的某酒店,用自己的手机账号查是380元,换朋友手机查只要300元。”经常到厦门出差的消费者曾先生发现同一个酒店,不同账号价格不一样,而且老顾客的价格还更贵,他怀疑自己遇到了大数据“杀熟”。

无独有偶,消费者张女士也表示遇到了类似情况。经常点外卖的她,是市区某餐饮店的老顾客,最近她发现以往常吃的套餐涨价了。张女士询问了店主,店主表示他们最近并没有调价。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商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判断得出的用户消费画像,进行相同商品区别定价的行为。换言之就是“看人下菜碟”,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商家推送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事实上,大数据“杀熟”现象已经持续多年。

2018年,“大数据杀熟”作为年度“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之一进入大众视野。2019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对“大数据杀熟”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6%的被调查者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且多集中在网购、网约车、在线旅游等领域中。

禁止“杀熟”旅游行业有新规

针对大数据“杀熟”现象,《价格法》指出,利用大数据给不同客户标不同价格属于欺诈行为。“大数据杀熟”和合理逐利的区别在于用户的知情权,不管是使用优惠券还是折扣等方式,能够实现存在价格差异时告知消费者是属于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服务对若干买家实行不同的售价,就会构成价格欺诈行为。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又发布了《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明确指出,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基于旅游者消费记录、旅游偏好等设置不公平的交易条件,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业内人士表示,新规中出现的“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关键词,将对旅游行业中有此心思的企业起到强有力的约束作用。

然而,“杀熟”涉及到衣食住行各行各业,是大数据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滥用走偏了方向,全面遏制该现象仅凭借单领域的相关规定,效果有限,应尽快从立法上保障数据开发和数据安全并行。

懂你越多坑你越多

同一件商品,经常购物的账号要比新账号贵,这是怎么回事?随着类似的现象在各大平台被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大数据杀熟终于浮出水面。

在大数据的统计下,你的消费水平、消费历史被了解的一清二楚,平台会根据你以往的消费水平来给你定价,“杀熟”也就是指消费意愿更高的人,在商家眼里,他们就是人傻钱多,不在乎价格,所以不宰你宰谁呢?

其实在这些平台上,你会发现不仅是酒店住宿,甚至看电影、打车甚至连外卖都会出现杀熟的现象。

在不知不觉之间,你的衣食住行都被无意间提升了价格,越懂你的平台往往坑你越深。

其实平台的杀熟现象早在18年就被爆出来过,引起了众多使用者消费者的愤懑,但这种现象并没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停止过。但在今年10月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在即将实施的《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里,明令禁止“大数据杀熟”行为,明确大数据杀熟违法,从根源上约束了企业自身。起码以后消费者们发现自己中招后可以依法维权保障自己的权益,向这些平台说一句“你,违法了”。

其实不止美团和飞猪,连滴滴和携程都曾出现过杀熟的现象,出现此类事情各大平台要么是矢口否认要么是诚恳道歉,然后继续犯错,典型的认错态度积极,我错了,但我还敢。大数据杀熟在互联网时代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只不过随着规则更加透明化,更加简化,这个现象最终会被淡化。

作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此类问题,不要觉得无所谓,反正就是那么几十块钱嘛,如果每次都是这样认为那商家平台就会一次次地利用这个心理,一次次地将你本该享受的利益”杀掉“。我们应并及时保留并截图产品消费的相关在线支付凭证,向有关部门投诉,为后续的弥补差价做准备,只有重视起来,靠大家的监督,才会真的慢慢杜绝测类现象。

今天小编为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就是这些了,那么这些内容小编也不知道是否会对大家起到帮助,如果大家对于本站点有建设性的建议的话,欢迎大家留言哦,本站点也会不断的改进,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环球信息网

数据 账号 价格 现象 在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