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淘宝百科

普洱茶的定义及加工工艺(普洱茶的定义)

时间:2023-03-19 19:45:37

按茶叶以产地命名的方法,产于普洱县的各种茶,都可称为“普洱茶”,但这种“普洱茶”仅是普洱县产的各种茶的统称。

普洱茶的定义及加工工艺(普洱茶的定义)

普洱县是中国云南省南部的一个民族自治县,全称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在西汉时属益州哀牢地;东汉时属永昌郡;唐南诏时期名步日睑;宋名步日部;元改元江路;明洪武十六年(1383)普洱治地改名为普耳;明、万历年间改称为普洱;清、雍正七年闰七月(1729),置普洱府,直至民国二年普洱府撤销,历时184年。民国二年起废府设县,并将宁洱县改为普洱县。民国六年复改名宁洱县,直至1950年。1951年1月1日,宁洱县更名为普洱县,一直至今。普洱茶名应是在明·洪武十六年(1383)有普洱地名后而得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1799年,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卷十一记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瑞,六曰慢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这一记载,记述了普洱茶产地和普洱茶得名的情况。在茶组植物分类中,普洱茶又是茶组植物的一个种名,是云南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茶组植物,是我国珍贵的茶树种质资源材料之一。

文献最早关于普洱茶记载在唐朝。唐樊绰撰的《蛮书》(864年)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因当时普洱地名尚未确立,这时的普洱茶应为银生茶。

云南从1938年开始生产红茶,并引进炒青绿茶的加工,1945年开始生产蒸青绿茶,1964开始生产大叶种烘青绿茶,因此,1938年前,云南只产晒青茶,即用云南大叶种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而成,所以,历史上的普洱茶,泛指云南原思普区(今思茅、西双版纳)的晒青绿茶和以其为原料压制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紧压茶,包括七子饼茶、方茶、沱茶等,集中普洱府所在地(今普洱县)交易而得名。因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历史上交通闭塞,茶叶运输靠人背马驮,从滇南茶区运到滇西北、西藏和东南亚及港澳各地,历时至少一年半载,茶叶在长期贮运过程中发生缓慢的自然发酵,干茶外形色泽逐渐变成红褐,汤色变得红艳,滋味回甜,变成人们喜爱饮用的普洱茶。这种普洱茶,就是现在人们称之为的“生普洱”,亦称“传统普洱茶”。1973年,为满足国际市场对普洱茶的需求,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茶厂用晒青茶经速成后发酵和陈化处理,制成现在风格的普洱茶,这种普洱散茶与以其压制成的各种紧压茶,就是现在人们称之为的“熟普洱”和“现代普洱茶”。

2003年3月1日实施的《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03-2003《普洱茶》中,规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其外形色泽褐红;内质汤色红浓明亮,香气独特陈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褐红。”这里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云南省一定区域,即今思茅、版纳、临沧、保山、德宏、大理等地州的产茶县;二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三是经过后发酵;四是具有独特的外形和内质特点。因此,普洱茶经过了从以地名命名而成为具有独特外形和内质特点的特种茶类。严格地讲,大叶种晒青茶和以其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在其没有经后发酵变成红汤以前,是不能称之为普洱茶的,它只是制作普洱茶的原料,属于绿茶类。只有经过后发酵,具有其特定的外形、内质特点以后,才能称为普洱茶。后发酵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将大叶种晒青茶和以其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长期自然存放,使茶叶内的茶多酚物质缓慢的氧化变成普洱茶,这种普洱茶的变化时间较长,至少在十年以上,甚至更长,这种自然陈化的普洱茶,质量较好;第二种办法是将晒青茶用人工速成后发酵的办法制成普洱散茶并以其为原料压制成各种紧压茶。这种普洱茶能满足人们对普洱茶的现实需求。

普洱

最新文章